人生1500問

張講師答:

你不必立大志吶,你把綱常倫理做好就行了!

張講師答:

您這個叫杞人憂天呐,若是要這樣解釋的話,連那個高架橋你都會擔心,那不必高架啦,那就是普通的橋你也會擔心了,那也不必橋了,你走在路上也會擔心了。

反正,擔心、恐懼、害怕是你的情緒的基本盤,就是你的氣稟偏向於更多產生這一類型的情緒。那麼,要讓這一種的情緒的痛苦走出來呀,第一個就是學習觀照,觀照氣血的真實樣貌,觀察能量對你原來無害。

能夠讓你感到害怕的只有“害怕”的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不是橋了,也不是開車啊,也不是生病啊,都不是啊,而是那個“害怕”上來你就拿他沒辦法。

而你也沒有辦法讓那個“害怕”不來,那就只好觀察他,古聖先賢就是提供給我們一個觀照的心法而已啊。

那麼,如果要徹底扭轉你的這種氣稟,那這個做一個開闊、昂揚的人,而不會這麼猥瑣,不會這麼害怕,那就是多運動,多做一些戶外的活動,每個禮拜安排個一天去爬山,或者一兩天就跑步,每天做一做任何可以促進身體更硬朗、更健康的活動都可以的。

張講師答:

這個就叫做習性。一直的唯我獨尊,但是會一直地挫敗。因為你真的很普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每天要自認為很唯我獨尊,那是多苦的事。然後你整天都在練這個苦,整天都在受這個苦,這是自找的。

為什麼要這樣自找呢?你就承認你很普通吧。就像我,我也很普通啊。我身旁的人,我認為他們都也很普通啊。偶爾有人表現好一點,那是他的幸運。他能夠幸運一輩子嗎?從來也沒有人幸運一輩子。

你有什麼資格認為自己是第一流的呢?回過頭來吧,看看現實,我們都很普通。還有包括那些你認為的精英,也很普通。那些太空人,也很普通了。沒什麼了不起的了。

但是現在氣血一上來,已經形成你的基本形態,而這氣血上來會有什麼知見,這也是你的常態。這叫做習性。性相近,習相遠。你的習性是這種習性。

怎麼樣能讓它回到你的清真呢?就是觀照實相,只有如此,時間久了,涵養久了,自自然然氣血對你的影響力就會比較弱。

那麼如果你還有別的辦法,那當然更好啊,比如說怎麼平撫啊,怎麼轉移啊。如果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暫時可是收效,這也都是好辦法。

但我相信你心知肚明啦。繞了這麼大半輩子,有多少方法是真的有用的。我想你自己應該很清楚的。人呐,要謙虛。易經的謙卦,六爻全吉。如果你真的是第一流人才,這點常識應該要知道的。

憑什麼你高高在上,而別人要在你的腳下,憑哪一樁啊。這個大舜,與人為善。他把好的都給別人,把尊貴的給別人了。人家的稱讚通通給別人了。這個才成就了大舜他的自尊的品格。從今而後你應該要這樣學習,承認別人的好,推崇別人的好,自己謙虛一點,沒關係的,馬上就可以得到解脫。

張講師答:

沒有錯,當你真正下決定去做事情的時候,那一霎那忽然特別抵抗,特別恐懼,比如說你站在一個危崖的旁邊,還沒有到危崖的時候你知道到時候會恐懼,實際上你不恐懼,但當你升起一個心再往前跨一步,其實你還沒有跨步,你決定要往前跨到那個危崖邊,還沒跨,你就害怕了。

這個人總是這樣在最後那一霎那的時候無法欺騙潛意識,你在前面不動的時候,就像在欺騙潛意識,潛意識也不怎麼理你,當你真正發出意念你要這麼幹的時候,那個潛意識傾巢而出,那個時候觀照特別明顯,那觀照這個事情我們當然可以借由這個比較明顯的時候做觀照。

但是實際上觀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就是你在那邊賴床還沒有下一個意念要起,實際上賴床的時候就有一個沉悶的低氣壓籠罩在你的胸口。

那你說要有一個升起一個去求善求好的心,這是當然是對的,但是就是如果你不懂的對內在的氣血不分別取捨,就算你做到了也是非常的勉強,這也沒什麼不好。

說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有的人生知安行,有的人學之力行,有的人困之勉行,即使是困之勉行也有好處,但是如果你懂的對氣血不分別取捨,那麼實際上是不必立起那麼大志向才能夠做事,輕輕鬆鬆就能做的。

張講師答:

你好,打嗝真的打的太多,已經超過一般人的水準很多,那就應該要去找個中醫西醫看一看,不能把它當沒事,身體裡面莫名其妙的產生這麼多的氣體,應該也是一種警訊吧,應該早去看看醫生。

張講師答:

這種放鬆的練習是一個很深的學問,也要很長久的時間才會形成一種新的慣性。因為我們習慣緊繃,也是很長久累積而來的,這種習性如此強大,要慢慢、慢慢的把它放鬆,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只要對的事情持續地做就會有效果,不必太急著求速效。

張講師答:

平時是帶著一個敬的心,一個輕鬆的心情,那麼跟人接觸的節骨點上,我們的內心只要懷著一種善意,自然就會有一個微笑的感覺。這個微笑感覺不是在皮笑肉不笑,是從內心有種善意,就自自然然的。

你說如果心裡有一點緊,不快樂的時候還保持微笑嗎?所以,必須要瞭解這個微笑是發自內心,內心有點緊是你自己的事,跟人應對進退的時候必備要有禮貌,要有一種為人好的善意。

你的不如意是你的事,你個人關起房門愛怎麼哭是自己的事,跟人應對進退,在公司辦事,見到人就要有應有的禮節。

那人跟人相處最好的禮節是什麼呢?一種為人好的心意,要從發自內心有種善意、有種關懷,自己的病痛、苦楚是自己的事,往裡吞,對人要有種關心,自自然然就會有一個微笑。這不是虛偽,是教你發自內心。

張講師答:

對的,每一個人他的罩門不太一樣,有的人就受不了小孩子的叫聲,有的人受不了父母碎碎唸,有的人受不了樓上的人在走路。每一個人的罩門不一樣,這有兩個方向。

一個就是借著你所無法接受的一些情緒,來歷事練心,這也是個難得的機會;另外一個,從事理上就是可以到樓上跟鄰居溝通溝通,告訴鄰居您對這方面的聲音比較敏感,有時候會難以入眠,有時候會變得心情浮躁,可不可以請他們在走路的時候盡量把聲音放低。

就是帶著和諧的心情,不要指責的心情,去跟他們溝通溝通,這是在事理上可以做的。要是真的沒辦法的話,那就是只有歷事練心了,好好借這個機會,氣血翻騰的時候,練一練這無相的心法。這說不定也是你的機遇啊!

張講師答:

如果精氣神在一個水準以上,那麼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保持那種清靜愉悅的心情,那他是不會怎麼損傷精氣神的。

甚至精氣好的時候氣血循環暢旺,越做越有精神,這個是對於精氣神在某個水準之上的人來說的。

那一般的人,當然工作一整天之後就會很累了。但是,對一個懂得觀照的人來說,那種累在觀照的時刻,靜靜地觀照,它的恢復是很快的。

張講師答:

感覺跟思維是很不一樣的。比如說你用手去摸著一個冰塊,思維告訴自己說它是熱的,這是沒有用的,因為這兩個東西不一樣,你只是單純的去感覺。

思維當然會顯示出它的力量,就像眼睛會看、耳朵會聽這是一樣的道理,但是感覺歸感覺,感覺可以顯示在身上的任何地方,唯有情緒是顯示在我們的胸膛。

單純的去覺知,譬如說腳踩在地上,你就可以感覺到踩在地上的感覺,這跟想像是兩回事。對於覺知身中的任何感覺,都不宜加上想像,不要去引導,不要去揣測,不要去破壞氣的原貌,只是單純的感覺。

張講師答: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個狀況你惹不起,然後就把它避開,這也是為人處事的一個藝術了。不過,如果說自己要跨越自己、超越自己,要有所成長的話,那就必須在你最害怕的情境、那個心情下,能夠觀照著自己氣血的浮動,跟它和平共處,然後去辦你該辦的事。

那麼你就會有長足的進步,所謂歷事練心嘛,才會進步了,但害怕就躲起來,這永遠不會進步了。至於這些,在內心裏怎麼去實踐,可以參加我們黃庭禪的初階班,就比較容易理解。

張講師答:

既然已經皈依,佛門弟子,那就看你在哪一個佛門皈依,你師父怎麼交代您就怎麼做。

這個師父交代的課業、功課要時時地複習,就別再去管怎麼求財求姻緣,如果還要求財求姻緣,皈依佛門幹嘛?

皈依佛門就是想要把欲望看得淡泊,堂堂正正去做事,朝氣蓬勃的去面對你的生活,而不要整天求著賺多少錢,交多少女朋友,這不是皈依佛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