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禪辭典

心意念志

名詞解釋:

「心」、「意」、「念」、「志」有什麼不同?

「心」是講思考的整體。一個人整體、長久的思考模式叫做「心」。而那個突發的、偶而的想法叫做意」。簡單的說,「心」是由「意」累積起來的。剎那短暫的念頭累積久了,也會變成「心」,所以大學說「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什麼叫「念」?雖然我們統稱為「意念」,但是「意」與「念」是有所差別的。「念」雖然也是意的一種,但「念」是指「意」裡面那些很難割捨的,很令人懷念,久久不能自已的那些才叫「念」。

「念」這字分開來看是「今心」,也就是當下令人有無限罣礙,無限追懷的意思。「念」這個字拆開來又是「人二心」,人有了分別取捨的心,就是有了二心,就是「念」了。一個想法沒什麼罣礙,僅僅只是一個想法稱為「意」,意念一有了罣礙牽絆便稱為「念」。

所以,「心」是一種想法,「意」也是一種想法,「念」也是一種想法。不過「心」是屬於長久、整體的思考模式,「意」是這剎那、偶而的念頭,而「念」則是這麼多的想法意念裡面,帶著令人久久不能自已的誘惑、迷惘力量的那種。譬如抽煙,沒抽煙的人看到煙、想到煙,沒癮頭的,所以稱為「意」,而有煙癮的人想到煙,總是帶著癮頭,這種癮頭的想法稱為「念」,而若是天天貪想著,沒有它不行的,久了就成為「心」。

然而什麼叫「志」呢?「志」也是心意的一種,但「志」這個字是特指那些有「向上」、「向善」特質的念頭而言,有了向上的特質才叫「志」!一個人凡是內心向上、奮發時,身中也必同時昇起一股「正氣凜然、前途光明」的感受,這股感覺存在的當下就是「志」。

所以,「志」也是「心」,但「志」是專指向上、有建設性的,它讓人有一種光明、浩然的感受。「志」持久了,有了慣性了,也會變成「心」,變成對自己及對眾生都有建設的「心」,於是我們便會成為一個有光明人格的人,常懷這種意念的人,我門稱為有「志氣」的人。

中國老祖宗真是有智慧,把念頭分成好幾類,偶而想到但卻沒有貪嗔的叫「意」;當下令人久久不能自已的,令人貪嗔分別的叫「念」;很有建設性的、向上的叫「志」;整體的、長久的人格風範與思考模式叫做「心」。

 

黃庭禪辭典

[一字] [二字] [三字] [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