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黃庭禪

禪修心法九問

圖

01.「含容」的真義是什麼?

:課堂上常常講到「含容」,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把它「融化」或「化為無」的意思?

張講師答:是允許任何氣血的感受在胸中自由的存在,不與之有任何的抵抗。當你真正去含容它時,雖然能感覺到它的威力明顯變小,但這種解脫練習的本身,並非建立在期盼那感受變小才得到解脫,而是因為完全無懼的含容任何感受的存在而得到解脫。這三教心法並不需要將它「融化」,也不必致力將它「化為無」,或把它「消滅」,這一點則是很多新生舊生都會一再重犯的毛病。

02.「要往內,不要往外!」的「內」是什麼意思?

:講師在練習時常說「要往內,不要往外!」那麼指的是內在的什麼呢?」

張講師答:最主要是指胸口中所泛出的氣血,或感受。稱為心情、情緒,或奇蒙子,則是一般人較為熟悉的名詞。例如在凝視著一個人的眼睛時,心中自然會產生出一點點的尷尬心情,這心情便是內在的一種感受,而這感受是一丁點氣血起伏來去所組成的。人們的情緒好惡就是攀附在這一丁點的氣血感受中上演的。因此所謂往內,指的是胸口內正在發生微微變動的一丁點氣血感受,仔細觀察你的尷尬究竟是如何攀附在氣血上發生的,並透過觀察氣血本無意義的實相,而去除內心上的罣礙。

03.觀到氣血實相後,如何「應物」合宜?

:內觀出內在感受的級數後又如何?外在事務要如何選擇?是以和為貴,或是繼續依自己的感覺做?

張講師答:往內覺觀,只剩下氣機感受的級數實相,所有煩惱罣礙即刻解脫。過不久煩惱又來襲,依然提起觀察實相的真知,又得即刻解脫。一有情識攀附即練習覺觀,時日一久,往後不論什麼氣血來襲,都只剩下氣機實相而已!人生真靜從此奠基。

外在事務的應對方式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沒有一定模式的。文王選擇以和為貴終其一生;武王選擇一怒而安天下;顏回選擇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伊尹選擇出仕,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可見雖聖賢亦有不同選擇,聖賢唯依內在實相而行,不求外在之同否也。

04.胸膛緊的時候能否依然照見實相?

:胸膛緊的時候能否依然照見實相?

張講師答:緊就觀察緊的實相,鬆就觀察鬆的實相,不分別取捨,如此而已。然而為什麼課堂上我一直強調要鬆下來呢?因為眾生在胸腔緊的時候特別容易攀附妄想,胸腔鬆的情況下較能培養實相的覺知力。等到實相的覺知力成熟後,鬆便觀察鬆的實相,緊便觀察緊的實相,沒什麼取捨的。

05.為何止不住煩惱一再重現?

:煩惱可以借由「禪修」短暫放下,但相同的煩惱及念頭也在短暫中又重現,有什麼辦法可以得到精進呢?

張講師答:正確的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對於心頭不斷來襲的氣血,得到徹底的覺悟與放下,然而心頭的氣血在得到正確的認識後,依然會不斷的重現,它像冰雪溶化般,一層層的浮現,這就是你的「心業」所在!也就是說,你的「心業」就卡在黃庭中的那股氣上!初練習時,你要一次次的對著這股夾雜「業力」的氣血不斷提起真知,使每一次的氣血起伏只是如潮來潮般自由的存在,不再代表其他任何煩惱罣礙的意義,此時你已逐步踏上「了心」之路!你已經在精進的路上,你要為此感到欣慰,千萬別因為它的不斷出現而感到懊惱!

06.內觀法門如何面對情緒波動?

:當心裡的激盪波動浮起,要如何壓制?還是靠內觀來分別它的差異,才能使內心平靜?

張講師答:人們的氣血永遠都在起起伏伏,因此如果要等到氣血完全平定之後,才能擁有安寧的心境的話,那麼我們的生命品質恐怕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了。

經典只說「觀自在」,而非「觀不在」。只有「觀自在」才是菩薩,執著「觀不在」便成凡夫!觀自在就是不怕它的存在,不怕它起起伏伏,因此不需壓制氣血使內心平靜,只要讓畏懼氣血動盪的抵抗與知見拿下來即可。自在是不怕,不是抵抗,也不是消滅,學習觀察內心氣血激盪不已的當下,持守對於氣血起伏了無分別的功夫,才能在氣血動靜之中,都能得到全方位自在與解脫,這便是「黃庭禪」與其它禪修不同的地方,黃庭禪的解脫是氣血靜也解脫,動也解脫,這也是本單位的內觀訓練與其它內觀的不同處。

07.動態的氣血中真能觀察得到實相?

:若是氣血已攀附成情緒,是否有可能因覺察黃庭的氣血變化而卸下罣礙,有可能在動態的氣血中觀察得到實相嗎?

張講師答:聖賢豈欺我哉!在還沒有充份的信心之前,可先參考先聖的遺言:心經的「觀自在」,以及「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剛經的「應作如是觀」,孔子的「聽之以氣」,子思的「發而中節」等句,皆是我們最好的指引。

您懷疑動態的氣血中還能觀到清真的實相嗎?試想我們看著靜態的水,它只是水,而看著動態的水,不也是水而已嗎?觀察身中氣血的動靜,就像我們在隔岸觀水一樣,靜時看靜的實相,動時看動的實相,了無攀附。然而人們卻在這個環節上產生無盡的迷惘,但只要我們定下心來靜靜的返觀,自然可以照見它本無煩惱的真相,金剛經所謂「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不正是我們最好的指引嗎。

08.如何強化內觀自覺?

:內觀身中的實相是重要的過程,但在現實生活中要落實這個學問並非易事,外界五花八門的刺激,常讓人無法覺知內心的一絲絲變化,有何方法可以突破?

張講師答:平時除了在靜坐中觀察自身,以便培養覺知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多練習在日常動態中的觀察,例如與人談話時留個注意力去感覺內在的所有發生,在走路時、工作時、喜怒時,都留個注意力去覺知內在的發生。若是時間許可的話,週六日可以上中嶺山參加動態的單元練習,相信會有很大幫助的。

09.內觀是分分秒秒都要觀察嗎?

:內觀是分分秒秒都要觀察嗎?是不是日常每一個感受的變化都得要看得清清楚楚才算數呢?這樣不是很累嗎?

張講師答:內觀並非這麼無趣的事,但剛開始練習內觀時,為了確知你是否受到氣血或情緒的控制,因此練習時需要專注而細心的觀察,然而覺知力提昇後,不必如此費事的,只要情緒一起,立即覺知得到,貪妄一起立即覺知得到,這樣就行了。好比我問你肚子餓了沒,我問了你再覺知還來得及,這並不需要一整天都專注在觀察自己餓了沒才能回答,對不對呢?

觀照內在的發生也是一樣,只要情識一起立即覺知得到就行了,不必分分秒秒費神觀照的。

 

 [認識黃庭] 
[心在哪裡]
[禪修基本觀念]
[禪修心法九問]
[禪修解脫真意]
[禪修課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