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76期:2021.04.01

一、主題文章:讀《傳習錄》,發現治家之本

家庭生活中,總是看到對方的不足,總想改變對方,結果矛盾越來越多。還好經典點醒了她,學以致用,家庭氛圍開始變化。

二、問答集錦:孩子怎樣讀經才會看到效果呢?

帶孩子苦讀經典,卻遭到家人反對,不如換種方式,一舉數得,效果大不同。

三、厚生集:小小善本,溫暖那顆冷漠的心

她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冷漠且傲慢,通過記錄善本,改變慢慢發生。小小的善本,為什麼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四、經典故事:聖人為什麼「無死地」?

支離疏是個肢體殘缺的人,卻因此得到很多好處,安享此生。支離其形者尚且如此,如果一個人能支離德,挫銳埋鋒,得到的好處就更多了。

黃庭禪電子報0375期:2021.03.21

一、主題文章:神奇造化,日常可得

職場的指標壓力和時時需面對的突發問題,總讓她精神緊繃疲憊,退無可退。困頓中,想起禪學課堂教的寶貴心法,嘗試靜靜觀照練習,心境與事態竟然都出現了逆轉,體驗到本性造化的神奇。

二、問答集錦:怎樣才是建立在良知基礎上的「將心比心」呢?

聖賢處事之道,一個「恕」字可以概括大綱,也就是凡事要能將心比心。那如果我有貪心,就也要去滿足別人的貪心嗎?這樣的狹隘的解讀,如果不被揭開,好好的聖賢學問就變成了糟粕!快來看看正解吧。

三、小樹苗:餐前習禮,活潑有效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際交往的煩惱和困擾,如果從小就有機會,從生活的日常點滴,來練習、打磨與人交流和應對進退的智慧,這樣活潑而有效的教育,真的存在嗎?

四、經典故事:蝨子的“偉業”

豕蝨,好寄生在豬毛間,自認找到豪華舒適的樂園。可當屠夫生火烤豬,一切灰飛煙滅。這個寫在經典中的故事在比喻什麼呢?難得的人生,若不找準永恆的方向與基業,忙於安頓名利地位,與豕蝨無異。

黃庭禪電子報0374期:2021.03.11

一、主題文章:春節裡的改變

外在的和諧,緣於她內心的改變,習性是可以改變的哦。

二、問答集錦:如何練習不計較?

明知做人要大度包容,可是心裡過不去,不自覺就開始計較。如何練習能讓我們從中解脫呢?

三、禪院軼事:走在學禪的人生路上

在外人眼中活得順遂的她,內心並不快樂,直到找到黃庭禪,才找回了發自內心的微笑,感受到源自本性的寧靜與自在。

四、經典故事:苛政猛於虎

婦人一家寧可遭受被老虎吃掉的厄運,也不願換地方住,有什麼東西比老虎還可怕?

黃庭禪電子報0373期:2021.03.01

一、主題文章:屏蔽了害怕,也就屏蔽了快樂

因為害怕「害怕」的感覺,所以選擇繞過,但驀然驚覺,當一次次繞過害怕,也就屏蔽了感受的能力。一點一滴地往回找,終於,這顆心被春風吹過一樣復甦且溫暖起來。

二、問答集錦:如何根除狂傲的習性?

修德不易,而一個狂傲就足以毀掉德性的根基。要如何才能卸載這習性呢?無需長篇贅述,簡單兩招,馬上見效。

三、厚生集:小善八百件

善本記錄三年多,從最初的走形式到如今樂在其中,每日反思善行背後的存心,與同修研討善行的真偽,收穫難以言表。小小的善本記錄,奠定了從凡夫走向聖賢的基礎。

四、經典故事:至貪與至愚

白公攻下荊國,佔盡府庫貨財,卻被臣子諫言不如付之一炬,但白公哪裡肯聽。不日葉公攻入,局勢急轉而下。自古以來為政者難逃的陷阱,這個故事一語點破。

黃庭禪電子報0372期:2021.02.21

一、主題文章:著陸,從禮貌開始

當她在細節處用心落實禮貌,感受到了心與心的貼近。小小的改變,溫暖又長養。

二、問答集錦:佛法的不二法門之精髓是什麼?

修心路上,人們喜歡找一種舒服的感覺,覺得這才是對的、自在地,真正的禪可不是這樣哦。

三、小樹苗:內心洗滌的開始

小樹苗內心成長營課程,不光是培育了孩子們,還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志工,在課堂中歷事煉心,突破和改變自己。

四、經典故事:聖人的「雙標」

奸臣佛肸召孔子,孔子竟然要去。子路有意見了,不是說要親君子遠小人麼?聖人為什麼對自己和弟子有不同的行事準則?

黃庭禪電子報0371期:2021.02.11

一、視頻:黃庭書院新年祝福

還記得在黃庭書院行禪的滋味嗎?新年一開始,送上書院的最新面貌,祝願每一位走在自我成長路上的同仁,新年身心性命齊頭邁進!

二、問答集錦:你知道立志與懺悔之間的關係嗎?

新的一年,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寫下新年的立志,但大部分人的立志總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就被習性拖走,年年立志年年荒廢,如何才能走出這個怪圈呢?來自禪師的新春特別祝福,祝大家新年立志成功!

黃庭禪電子報0370期:2021.02.01

一、主題文章:誠敬,讓盡孝帶來另壹片天地

以前他對父親很多的應付和不耐煩,在黃庭禪著陸功課的引領下,拿出誠和敬時,他忽然讀懂了父愛,麻木的心漸漸甦醒,內內外外一片生機。

二、問答集錦:身體是極高的智慧體

勞動時,有的人身中會有堵塞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極高的智慧體,這樣的發生是來幫助你的,在這樣的感受下,一樣可以「去人欲存天理」。

三、厚生集:小善本 大收穫

小小的善本,讓她的每一天充實而又溫暖,幾年來的堅持,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變,修行的腳步越發有力量。

四、經典故事:聖人的無所不為

淫蕩的太后召見孔子,孔子要應召去見,遭到弟子反對。孔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黃庭禪電子報0369期:2021.01.21

一、主題文章:不要做「好人」

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很好嗎?可是身心的疲憊,讓人反省這種雙重標準的人生,或許哪裡錯了。經典如明燈,將安時處順的智慧,為生活打開了綠燈,處處通行。

二、問答集錦:時時勤拂拭為何不究竟?

邁入修行領域的人,在陷入困境時,如果還是不斷地用提起正念的方式,時時勤拂拭,將會被深深耽誤。禪學的價值與永恆,就在六祖 「本來無一物」的方向。

三、小樹苗:逆著習性全情投入,才見別樣風光

一位小樹苗的母親,很好奇孩子為何那麼信任小樹苗的老師,對老師能暢所欲言?於是親自參與,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志工老師, 在校長的指引下,全情投入課堂,對教育與自我成長都有了新的領悟。

四、經典故事:砍掉手臂換得天下,你願意嗎?

韓、魏為邊界征戰不止,昭僖侯憂心不已。魏國名士子華子前來勸諫,得天下與砍手傷身的切身比喻,令昭僖侯明白了取捨的根本。

黃庭禪電子報0368期:2021.01.11

一、主題文章:中年的際遇

遇到黃庭禪,她清晰了後半生的人生方向和目標。通過練習,由冷美人變成了有溫度的人,心甘情願地陪伴家人……

二、問答集錦:內觀應該怎麼練?

靜態中觀照得來,可是動起來就失去了內觀的能力,怎麼辦?禪師給了具體的方法,還有棒喝!

三、禪院軼事:起床,要遲到了

當初感受不到黃庭氣血的變化,卻能持續地上山行禪,一次次地敲醒沉睡的內心,不放棄練習,終於,內心鬆開了,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路徑……

四、經典故事:才幹越多,捆綁越深

常人以才幹多為榮,殊不知才幹恰是綑綁,耗散了精氣;聖人以養精畜銳為主軸,才幹可以有,卻不是生命的重點。

黃庭禪電子報0367期:2021.01.01

一、主題文章:放下內心的求認同

為人兒媳,盡心盡孝,家中日漸和諧時,卻聽到了公婆「冷酷」的評價。常人覺得最難的婆媳關係,對於修者,卻正是體察內心的貪求,深入練習的好機會。

二、問答集錦:內觀練習如何化繁為簡?

內觀能不能解脫煩惱的根本,就看其是否能化繁為簡。然而常有人自以為是的用很多內觀花招,將原本可以很簡單的焦點,分散到複雜無比。事實上我們無需如此奔忙,找對內觀訣竅,就覓得了大道至簡的樞機。

三、厚生集:它,幫我保持光明向上的心

修行無需執著,行善不著痕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然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卻是一個不持之以恆的藉口。一個走過這條彎路的人,重新將練習的繩索綁緊後,找到了持續進步的希望。

四、經典故事:孔子誠求薦用,卻為何總對邀約說不?

孔子周遊列國,誠求薦用,卻總是拒絕諸侯給的職位。子貢心急,以待價而沽的美玉做比喻,試探孔子心意。原來,孔子是這樣想的。

黃庭禪電子報0366期:2020.12.21

一、主題文章:我嘗到了心胸開闊的滋味

對不同感受的好惡模式,決定著我們的人生。當不喜歡的感受來襲,人們很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且看這位幸運的作者如何面對她不喜歡的感受,如何解脫。

二、問答集錦:節儉的教育該如何教?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會出現過與不及。孩子犯錯不可怕,如何抓住教育的機會,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關鍵。

三、小樹苗:​挖掘內心深處的溫暖​

一次次進入小樹苗課堂去歷練,她深切地明白教育需要仁和義。她和孩子們成了相互的催化劑,她的仁和義讓孩子們成長改變,同時也融化了自心的冰冷。

四、經典故事:相馬的修為

九方堙為穆公找千里馬,卻連外表都講錯了,而伯樂卻讚歎九方堙的境界在自己之上,只因九方堙眼中所見、心中所繫,只有內在的精髓。

黃庭禪電子報0365期:2020.12.11

一、主題文章:老實站椿三旬有感

幾十年苦苦探索覺悟之路,終於遇到明師一語道破天機,那印心和歡喜的體會直透紙背。再加上踏實用心地跟隨老師的引導站樁,短短一個月,他失眠、急脾氣、工作效率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發生了變化。

二、問答集錦:放生不當就是殺生嗎?

放生的益處聽過很多,堅持放生,或多或少都會遭遇購買來源、放生環境等問題。有人批評說條件不具備的放生等於殺生,真是如此嗎?若沒有最恰當的條件,還要放生嗎?

三、禪院軼事:黃庭禪改變了我(下)

透過格物班的行禪,邊做邊問,不懂再問,問了再回到心上、事理上來用,這是多麼幸福的修行環境呀!從對內在的模糊到清晰,這個必經過程,一起交給黃庭書院「格物班」吧。

四、經典故事:不知足必受辱

智伯執政晉國,力圖復霸,不斷興兵攻滅他國。攻打趙國的晉陽之戰,韓魏反水,兵敗山倒,頭為飲器。知足不辱,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