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67期:2021.01.01

一、主題文章:放下內心的求認同

為人兒媳,盡心盡孝,家中日漸和諧時,卻聽到了公婆「冷酷」的評價。常人覺得最難的婆媳關係,對於修者,卻正是體察內心的貪求,深入練習的好機會。

二、問答集錦:內觀練習如何化繁為簡?

內觀能不能解脫煩惱的根本,就看其是否能化繁為簡。然而常有人自以為是的用很多內觀花招,將原本可以很簡單的焦點,分散到複雜無比。事實上我們無需如此奔忙,找對內觀訣竅,就覓得了大道至簡的樞機。

三、厚生集:它,幫我保持光明向上的心

修行無需執著,行善不著痕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然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卻是一個不持之以恆的藉口。一個走過這條彎路的人,重新將練習的繩索綁緊後,找到了持續進步的希望。

四、經典故事:孔子誠求薦用,卻為何總對邀約說不?

孔子周遊列國,誠求薦用,卻總是拒絕諸侯給的職位。子貢心急,以待價而沽的美玉做比喻,試探孔子心意。原來,孔子是這樣想的。

放下內心的求認同

作者:劉仿枝

2019年5月11日參加黃庭禪初階復訓後,帶著「成人成己」的功課回來。

我做全職媽媽多年,先生工作繁忙,加上有兩個孩子,家裡大小事情都要掂量處理。今年因為喬遷,公公婆婆過來一起住了半年。婆婆也是大半輩子全職媽媽加家裡勞動主力,平時也要處理家裡大小事情。

我是南方人,小家也按照南方習慣吃喝,公公婆婆是北方人,按照北方習慣吃喝。再加上時代變化快,兩代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差距大。就這麼住到一起,按道理,真是水火不交融。

所幸,公公婆婆沒來多久我就遇到了黃庭禪同學組織的百日養氣功課。一下子報了全部功課:每日儘量早睡早起,站樁靜坐、記善本、讀經典、寬兩秒練習。邊養氣,邊學習古人的氣度。再加上新的成人成己的功課,和積極參加學習小組會議,每天都往內探索。無論是精氣神、人倫認知還是內心的柔軟度都在自身一點點變化著。

內在越來越知道什麼是對的方向,心甘情願在家庭裡讓步,為家人做得越來越多。有一天公公竟然當著別人的面說我是個好兒媳。先生對我越來越肯定和尊重,婆婆也慢慢地沒有那麼堅持,家裡相處得越來越和諧。

我真是特別感謝黃庭禪指引我走向自己從未走到過的地方。從來沒有想過我能這樣把自己放下。

就在自我感覺很好的時候,有一天先生問我最近在家怎麼樣,我不無自豪地說我在家裡做了什麼,我是怎麼想的。先生卻很無奈的說:「今天爸媽在家說了一天,和你說的事情一樣,但是態度都是反的。」

也就是說我所用心對家人做的事情,公公婆婆不但沒有領情還要申訴。

我的心感到痛,也感到他們好冷酷啊。先生說不該跟我說這些,我卻說謝謝他,遲早我要跨越這一關的。

第二天,我真的沒有辦法做「成人成己」的功課,這天功課只好歸零。

後面幾天勉強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多做幾個「成人成己」的練習,算是完成了當天功課。

還好,在群裡被大家的精進精神拉著,養氣功課、內觀和成人成己練習一直沒有斷。

轉機竟然真的有。

有一天聽到講師講解《道德經》中講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把它解到我自己身上的意思是:做好了,不邀功邀名,才是符合天道。又講到「愛民治國,能無為乎?」這不就是告訴我做自自然然該做的,不去造作嗎?

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家裡,雖然表面行孝,但內在卻特別希望得到認可,其實行孝是幌子,「貪名」才是我內在的言。所以當得知公公婆婆沒有認可的時候,內心就像受傷一樣,其實就是「貪」啊!太貪了!貪名!貪別人說自己好。內在越「貪」感覺越「受傷」。這一次讓我徹徹底底看到了自己隱蔽的習性。之後在練習成人成己時,會有意識檢驗自己有沒有「貪」。

婆婆喜歡我給她拍打按摩,為了方便買了一個按摩床在家給家人拍打調理,她很開心。但是我卻平靜很多,沒有特別高興,自然療法本身是我的興趣,也我應該做的。希望她身體好,心情好。

當我用心去為老人著想安排的時候,沒有像以前那樣自以為是的開心,而是僅僅覺得自己應該做的,希望他們好。

被說兩句的時候,當下練習「成人成己」,更容易看到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

跟公公婆婆聊天很多,但講道理的時候越來越少、越來越短了,還是希望他們每個時刻輕鬆。

當別人再誇我孝順的時候,不再像以前那樣得意洋洋,而是真的覺得要改的地方太多。

這些放下和覺察是我本來就應該做到的,他們一直等待著我成長。每天和老人一起,內在越來越輕鬆。

同時也感受到公公婆婆內在的柔軟,家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孩子也對爺爺奶奶更多的尊重了。還常常收到先生出差自覺的報告短信……這種收穫還擴展到了家庭外的地方。

什麼是成人成己?還記得領成人成己功課那天,在助教那裡看視頻,講師說:「做長遠來說對別人好的事情……」

每天不管心情如何,為了完成成人成己功課,一開始需要用計數器來儘量保證30個,直到現在有點形成了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模式。

遇到他人不高興、遇到被人說兩句、遇到孩子哭鬧、感覺到他人對自己不夠尊重、甚至是遇到感覺不自在或是被表揚的時候……選擇做長遠對他人好的事。

改變一個舊模式,去掉一個頑固習性,值得花時間去練習。停下來,摸著黃庭,好奇地看著那個氣血,與它和平共處,升起祝福的心,做長遠對他人好的事。

放下內心的「貪別人說自己好」,是這次成人成己練習最大的跨越。


 

內觀練習如何化繁為簡?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講師您好,我在做事的時候,不太會處理內在,所以做起來心裡面就比較複雜,但我還是先繼續做事;可是一直找不到一個安然的感覺,就只是試著對它不用力,事情做完之後,心裡面還是覺得有點慌亂,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張講師答:人們常說心裡面很亂,或心裡面複雜!但任何時刻,心中的感覺永遠只有一種,從來就沒什麼複雜的!上次有同學跟我講說,因為人的六根對內心都會有影響,所以內心裡面感覺很複雜,不容易看得清楚,也不容易練習得來,所以我們就把六根分開來練,先練眼根,單獨只練眼睛看東西時內心的感覺,接下來再練耳朵聽聲音時內心的感覺、接著再練嘴巴吃東西時內心的感覺…,同學說這種觀察的辦法,內心就比較單純,比較好觀照!但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你們以為這樣是把複雜東西簡單化,但你們錯了,其實你這樣做,反而是把簡單事情給複雜化了!這樣做對心法是沒有幫助的!

為什麼呢?因為你所謂的複雜,說穿了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只是因為你不喜歡,所以你就說他複雜而已。就像你現在喝一口水,它是一種感覺;你喝一口綜合果汁,也是一種感覺而已;你喝一口拿鐵咖啡,也是一種感覺而已…不就是那麼一口的感覺嗎?能有多複雜?

現在的問題是在於,你喜歡的感覺,就說它單純,你厭惡的感覺,就說它複雜。但它們都只是一口的感覺而已,複雜的不是果汁,也不是咖啡,而是你的好惡。

當你在內心升起一股厭惡的感覺時,你總覺得必需去之而後快,你感覺手忙腳亂,覺得不知所措,覺得走投無路,是這個情緒使你覺得複雜。然而厭惡,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非常單純,就是厭惡而已,何來的複雜?何來的心亂之說。

大道至簡,不論你內心升起哪一種你不喜歡的感覺,你所要做的,並不是去看清它是多少感受組合出來的,也不需要去分析這感覺是眼根造成的?哪個感覺是耳根造成的?不需要,你所要做的,只是迎向正在內心中發生的這種感覺,對著它毫不出力、毫不抵抗就可以了!然後你會說:「我已經照著你的話去做了,可是我的心裡還是很亂!」其實那只是表示你還在對它用力,你還在想把它去之而後快,才會有如此的結果。你開始試著照我的話去做,過了一會兒,你又會告訴我說:「我已經對它不用力了,但是還是感覺心裡很亂!」我還是要回答你那句老話:「其實你依然在用力,你依然在抵抗。如果你真的對內心所發生的感受,絲毫沒有用力,你就會發現不論心裡多麼動盪,也感覺很安定;不論內心感覺有多複雜,不論你此刻心情有多亂,反正你都會感覺很安定。」如果你真的做到,你也會剩下這個單純答案,沒有任何複雜。

我說對內心的發生不要用力,意思是說,不要用人為的力量去干涉它的存在;我常說鬆弛任運,經典說觀其自在,經典說如來亦如去,這些名詞不外是在訴說對內心的發生毫無人力干涉的真相而已。

你可能會納悶的說:「當我裡面很複雜,很難過,我只要對它不干涉就會覺得很安然,很釋懷嗎?是的,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你竟然用了「釋懷」這二字!「釋懷」不就是讓你把胸懷中的那種抵抗、那種控制的力量給釋放掉嗎?不然怎麼叫釋懷呢?什麼叫放下?不就是放掉你對內心的抵抗用力嗎?心裡不用力,就是從心裡放下了!所以,沒有多複雜,不需要六根分開練,因為每一個當下,永遠只有一個感覺在發生而已。

我常說這學問的缺點就是有點深,你必需對著內心直接練習,不斷地觀察,直到你發現,你所謂的「毫不用力」,其實仍然在用力,那就有救了!

我也常說「放鬆」這兩個字是個無底洞,你以為已經鬆了,但仔細觀察後竟然發現,其實你一直都在內心裡用著力!沒有比較就不知長短,你不知道「我有沒有用力」,那就先用力看看,然後試著把力量放掉,你要不斷在這用力與不用力之間,體會它們的差異,才容易進步。


 

它,幫我保持光明向上的心

作者:李文超

大道至簡,道就在生活中,道不遠人。經典如是說,那我等凡人如何去尋道,去訪道呢?那就修外在的德行吧。德行的好壞直接影響你修行的方向。如何建立自己的德性呢?迷茫之際,張慶祥講師給了「善本」這個法寶。可這法寶我卻沒讓它發出應有的光芒。回想自己從2017年開始記錄善本至今,這一路走來,真的是蜿蜒曲折,現總結一下,與大家共勉。

我的善本行腳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我把它們叫做學步期、倦怠期、自在期。

學步期:

人總是對事物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比如你剛學會騎自行車,你總是想騎上自行車上路,你剛拿上駕照,總想開車出去兜風。記錄善本也是一樣,講師不是說「立一善,百善治,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嗎?馬上行動,去文具店一次買了五個「巴掌本」,端端正正地在上面寫上「善本」二字,扉頁還寫上鼓勵自己的話。開始記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把善本放在包包裡,一有空就記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善,比如進寫字樓電梯與陌生人微笑打招呼、開車禮讓其他車輛、拾垃圾等等。只要是心裡想到能給他人和自己帶來利益的,都去實施,然後記錄下來。現在翻開那時的善本,看到工整的字跡,就能感受到自己當時記錄時那顆恭敬虔誠的心,也能覺察到自己內心的寬闊和溫暖。

倦怠期:

一次出差,把善本落在書房了,當時想:過幾天回來再補記吧。沒想到這個念頭竟是個迷魂陣,我掉到裡面還不自知。回來後想起來就記,不想記了就寬慰自己,明天一起記吧。慢慢這種懶散的習氣養成,記錄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來就多天不記,再後來就乾脆不記了,放棄了,現在想想,真想抽自己幾下。

自在期:

2019年四月份,親人生病住院。在醫院陪護期間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醫護人員的辛苦,感受到人間疾苦如此之多,還是立志好好修行吧。可是修行的著力點在哪呢?突然想到了記善本。馬上把講師的視頻調出來一口氣看了兩遍。「我不喜歡這種執著,我就做就好了嘛,我幹嘛這麼記……你要會自我管理,早就成佛了嘛!」張講師的話如當頭棒喝,把我從怠惰的迷魂陣裡打了出來。是呀,我等凡夫為何不按著講師說的話往對的方向走呢!開始重新記錄善本。

記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比如在住院處看到推著輪椅的人過來,快步上前幫他把門簾掀起(北方的門簾是那種很厚重的),此時卻有一個中年男子提著一盒便當插到推輪椅人的前面夾塞過去,自己就對這個中年男子生起一個嗔怨的心。雖然是行善,內在卻卡卡的。思考自己氣機的卡,是自己沒有那顆寬闊的為他人好的心。外表行善,內在卻有個陰私生起。真的感恩這次事情,讓我對自己行善重新進行了審視,這不好的心思必須清除。

本著這個想法,每做一件事,去返觀自己的內心,感覺自己內心的發生,並記錄下來,感覺這個方法效果還不錯。摘錄一段與大家分享:

背景:前幾天建了一個本地群,教大家站樁、靜坐,做養氣功課。可是感覺群裡比較冷清,想了個辦法,把每個月粉絲群的練習主題加進來,並每天打卡回報。善本是這樣記錄的【在群裡教大家站樁、靜坐並練習本月的練習主題「微笑」,要求每天打卡回報,鼓勵大家追求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內心想法:懷著一顆為他人好的心,讓大家健康陽光地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內心感到柔軟寬闊)】。

張講師說:「管理自我,最簡單、有效、立即的辦法,就是善本,要想有結果,就立一個善本,這比吃飯、呼吸還重要。」現在記錄善本已經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只要是對他人有益的,對自己有益的,對眾生的身心性命有益的都去做,然後記錄並審視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對善惡的分辨更加清晰明白,它是我們的修身秘笈,是管理自己的重要利器。

感恩黃庭禪推出的善本功課,每天行善,記錄善本,讓自己保持一顆光明向上的心。


 

孔子誠求薦用,卻為何總對邀約說不?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故事來源: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論語-子罕篇》

 

張講師講解:

子貢看孔子周遊列國,到處求薦用,而當人家要請他,他又不要。為什麼說請孔子他不要呢?君王去見孔子,孔子是要的,但是若君王說:「哎,孔子你過來。」他是不要的。那孔子到處走都沒有碰到那種明君說:「哎,這樣的賢人我應該要求教於他。」很少!大家都命令孔子過來,孔子不肯的。

子貢看不過去呀,想我們不是來求施展抱負的嗎?於是子貢就打個比喻說:「有美玉於斯。」子貢說:「老師啊,有一塊美玉在這裡,你把它放在抽屜裡,請問把它給鎖起來好呢,還是拿出來賣個好價錢好呢?」孔子說:「賣掉!賣掉!能夠有好玉,人家有人要買,趕快賣掉,趕快賣掉。像我現在就是等著要賣。」

孔子是等著賣還是不賣?他是等著賣,他正準備去施展抱負,可是有沒有看得懂的人來買他呢?沒有,大家都對他說「送過來、送過來」。如果國君說:「哎,你過來,你過來。」然後你過來了,下一次他叫你做什麼、做什麼,你就得做。你想要堅持你的理想,讓國君聽你的,那就門都沒有了。所以第一步如果走錯了,後面的就不要走了,你瞭解這個意思嗎?不是孔子故意要很驕矜。

古代哪怕是做皇帝的也好,要去拜訪一位師父,也不是把他召來的喲。歷代的皇帝也有不敢召之臣,不能召的,為什麼?因為我(國君)將要聽他的,那個人我不能召。所以孔子就要在等那樣的人。可惜呢,大家都很高傲,孔子沒有等到。

 

——整理自張慶祥講《道德經》第8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