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500問

張講師答:

女兒回娘家去祭祖,先生跟著回去也上個香,表達一下對妻子先祖的敬意,當然是可以的。不過一般如果是外姓的人在禮數上是要本姓的人先祭完,然後上了香,然後外姓的人再上香,這個是先後的一個次序。

當然如果大家不介意一起上香,這也是可以的,不過如果我們這個外人我們就要知道這個先後。那麼祭祀完大家在墳前吃供品,我不知道是什麼意義,您的意思也許是有些零食,或者是可以在那邊大家在邊聊天邊吃,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張講師答:

對於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也是一個不簡單的事情,即便是平常的人,相處上有隔閡,小隔閡大家都會勸和。但是如果那個隔閡真的很深的話,那強硬湊在一起,那也是生活上會很難過。那作為夫妻,這個事情要更慎重。

小事情當然勸和,即便是事情很大也會勸和,但是如果說把你們勸和之後,然後整天生活你們還是互相牽絆,互相討厭,兩個都很不愉快,或者兩個都很想離,但是也都不敢講,那這個情況,這個人生歲月是很長的,如果這麼久的時間,二、三十年都是在一種怨氣之下生活,也不是辦法。

但是如果一方不願意離婚,一方硬要想離,這也不是辦法。這個事情兩個人可以先坐下來談談,什麼都可以談。古人即使是聖賢,也有很多離婚的。只要是覺得真的是不適合,牽絆到你的生活。

張講師答:

人世間確實是這樣,如果是一個很熟悉的很熟悉的人,很熟的人,然後她寄個東西給你,然後就花那一點郵費,結果你硬要把它寄回去,這個顯得也有點意外,有點見外的感覺,很好的人不必分得這麼清楚,雖然有的人說親兄弟明算帳,但是很多親兄弟之間是不算帳的,真的要明算帳反而顯得有點疏離。

我想親兄弟明算帳的這個話是告訴我們說,兄弟之間彼此肚量要寬闊,不要侵吞兄弟的錢,比如分財產的時候,寧可吃虧不要佔便宜,那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我們就要用公平的方式把賬算清楚,如果大哥要讓,二哥要讓,大家讓來讓去,這也算不算也無所謂,如果你一點點沒算清楚他就開始心生芥蒂,那就要趕快算清楚,要不要明算帳就是跟這個親情有關,想要人情的圓滿。

那麼你的伯母到底跟你有沒有很熟?如果非常親密,那禮尚往來,她偶而寄東西給你,你偶而送個東西給她,那就也沒事。不過我想這也不算什麼大過,也不算什麼真正很大的過錯,至於伯母為什麼要很生氣?我也並不很明瞭,也許這是個人的脾氣跟毛病的關係,你也不必太介意。人世間我們只是儘量為人設想,確實沒有辦法說拿捏到什麼事都很圓滿,都不惹人生氣,這個連聖賢都做不到的,我想你也不要太在意這個事情。

張講師答:

這個你沒有說得很詳細了,不過我從字義上感覺你跟你老公也都不是什麼壞的人,就如你女兒的說法就是兩個頻道不同的人,個性不合,也不是說你有大惡,還是他有大惡,也不是說他對不起你,還是你對不起他,就只是個性不合。

那如果只是為了這樣,然後彼此也不能退讓,就讓這個家庭破碎,讓你女兒成為單親家庭裡面的一份子,我想這是需要深思的問題。應該兩個人坐下來溝通,這個分居的狀況。你可以直接問他,要這樣繼續分居?還是我們彼此有個退讓,重新讓家庭圓滿,或者是你認為要離婚?這個是可以坦白地提出來,彼此溝通看看的。

當然如果是兩個人實在是沒有辦法湊在一起,那硬把你們湊在一起,那也是浪費下半生,古聖先賢也是不會這麼想,即使古聖先賢真的是湊不來,湊不在一塊,他也會早一點放她自由,讓她好些安排她的下半生,說不定還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另一半,對不對?只要心存著為家庭好,為對方好的心,坐下來談談我想怎麼走,其實都可以的。

張講師答:

看起來你老公脾氣不太好,但也不是什麼大惡之徒,也沒有家暴什麼的,如果僅僅只是這樣的話,你覺得兩個小孩子受罪,你也受罪你就想離婚。但我覺得這件事情似乎還可以稍微斟酌一下,因為一離了婚這兩個孩子就變單親家庭裡面的人,也許在他們的心裡也有不能接受的陰影。

不如多找一些機會溝通溝通,開誠佈公把你的難處,你的心裡的障礙跟他好好聊一聊,溝通溝通,當然也可以如果你覺得說真的是很難挨,挨不下去,你可以跟他講說你很難挨,你也可以問他你想離婚嗎?如果不想離婚,您願意改變?如果不願意改變,那我覺得過這個生活過非常痛苦,那不然就兩個人分開。但是我覺得你現在所寫的這些情況,只是因為他的脾氣不好,在我的感覺,還不到說必須要離婚的這樣的一個程度。

張講師答:

您結束了一段錯誤的感情,這照理來說是你先生受傷,而不是你要受傷。因為這個罪過是你造成的,錯誤是你造成的,所以這個狀態下應該是你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更多的努力,來彌補你的過去的錯誤才對,而不是說兩個人都受傷,你受傷是你造成的,他受傷也是你造成的。

我們應該要以著這種懺悔贖罪的心情,儘量讓這個家庭更圓滿,多把家庭氣氛弄得稍微活潑一點,稍微輕鬆一點,你要看到先生回家就要有笑容,講話要很和善。他有陰影,他會冰冷,他會不想說話,我想這個短期之內也都算是正常。但如果一方有改變,另外一方就會慢慢有改變。你要多花一些時間努力的。

張講師答:

你好!這父母為小孩設想,竭盡所能,這個是父母的天性,這應該沒什麼好挑剔的。那您只要小心,他打這麼多的工,休息時間不多,不要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就行了。有些時候,也許您的父親體力比較好,比較壯碩,能夠吃得消,這也無所謂。

看起來就是家裡稍微忙一點,只要您在中間調和彼此,把氣氛調和輕鬆,讓你的嫂嫂、哥哥更加的孝順,不要在中間說這邊不是、那邊不是,這個家庭氣氛就會很糟糕。我看您的家庭還很好,您的父親身體還很硬朗、健康,應該沒有什麼值得好擔心的。

倒是您,如果覺得父母的錢都給了你的哥哥,然後您心裡有點忿忿不平,那麼那個也是可以更寬闊的心量來看待這個事,總之你的父母,就是把他的精力,把他的金錢盡量幫助他的小孩,也沒什麼不可以。至於你的嫂嫂會不會孝順,只要你在中間把雙方氣氛調和的好,就算你功勞一件了。

張講師答:

婆媳之間的爭吵不外都是日常的小事,既然是小事,又沒有什麼關於天下國家的大事,那麼為人子女、為人媳婦的,就應該要以更寬闊的心來退讓、來謙讓。因為我們是晚輩,就以著一種體恤長者的心,我們就謙讓下來,那個糾紛就沒了。

既然是小事又不能謙讓,就表示妳心胸非常的狹隘,心胸狹隘又天天在家裡有爭吵的氣氛,第一個受傷的會是自己。這老天爺在天地間,最喜歡的是忠臣孝子,最討厭的是奸臣逆子,妳不要看這似乎是一種道德勸說,這個奸臣逆子,很少看到能夠很長久的興旺,或者是有善終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我們就不講這因果循環的問題,就光講天天吵架。心情不好這個事情,第一個受傷的還是自己。我有一個認識很久的人,年紀輕輕,四十歲左右,就常常喜歡嫉妒人,常常一點點小事就喜歡詛咒人家,這麼年紀輕輕,看起來沒什麼,好像沒幹什麼壞事情,他也沒幹什麼壞事,就是喜歡慪氣,動不動就要說嘴,動不動就要說別人不是,四十幾歲就得了癌症,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

這個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心胸狹迫造成的。我還是勸妳:天地間最滋養的就是心情寬闊;最大的功德就是為人的媳婦能夠把公婆、先生調理的好,古代的人叫相夫教子,要做丈夫的宰相,要替丈夫來主持家庭的事務,主導宗廟的祭祀,教育好自己的小孩,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職務。千萬不要心胸狹迫,那麼不能勝任這個職責,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張講師答:

人世間就是有很多這種無奈的事情,無奈的事情即使是聖人在世,當他去面對的時候,他也不一定能改變,比如說你現在的家庭的情況,第一個,要嘛有沒有辦法讓你的父親,不再去找情人,要嘛就讓你的父親,自由的去找他的情人;

要嘛就讓你的母親,不再找他吵架,要嘛就讓你的母親,跟他天天吵架,除了這四個選擇還有什麼選擇?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了。聖人就是我儘量處理,我該講的話講了,那麼該勸諫都勸諫了,但是還是無所改變的話,那也只能好就接受它了。

你說,那你讓我去接受我父親去找情人嗎?那你不接受你能如何?那你就吵吧!那你願意接受天天吵?那你說我不願意,這樣很痛苦!我覺得這個事情翻來覆去終究就是人的心情的問題,我們就試著以超脫的立場來看這個事,如果是一個古代的聖賢,古代的修行人,或古代的禪師,他碰到了他的爸爸老是出外遇他會怎麼樣?

第一個他會該勸的勸一勸,勸不了那也只能隨他了,那如果這個古代的這個聖賢是他的太太?碰到這個情況呢那他也只能勸,勸一勸不行,她可能只能接受,這個或者她可以下堂求去,也只有這些選擇!那但是,聖賢功夫不一樣是當他接納的時候,他心裡無怨無悔的,他只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而已,我想您所需要學習的是這個態度,至於事情怎麼辦?告訴你,你就是去請法官他也沒辦法的。

張講師答:

您說這些話,並不能改變你的爸爸,我想就一把年紀了,隨他吧。你該練習的是自己,你的課題是自己。如何面對內心的波濤洶湧,這是你的弱點,好好的練習!至於事理上,我們只能夠說該規勸的規勸,但是不保證一定會成功的。

張講師答:

我看你這段文字,我的感覺,是你從小到大,太嬌生慣養,太多人對你太好,沒有讓你吃什麼苦,你想一想,活這麼大,對社會貢獻什麼?自己賺的錢有多少?自己買的衣服有幾件?賣的鞋子有幾雙?你奉獻給別人的有什麼?而別人給你多少?到底是別人虧欠你?還是你虧欠別人?你有沒有好好計算計算?

從事理上來分析,我覺得你不難會發現,其實你欠別人的比較多,別人欠你的非常少,欠你什麼?父母從小到大把你拉拔長大, 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拔長大,他們欠你什麼?你回饋給他們什麼?我們就講這個社會國家多少給你保護,你又回饋給這個社會國家什麼?你有什麼資格可以說恨呢?

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心理問題,不要在邏輯上打轉,你的內心常常總有波濤洶湧的氣血,找不到一個發洩的口,多多去做善事,去服務別人,多多去運動,這個事情只要氣血改變,情況就會改變。

張講師答:

你好,人的境遇有順有逆,這個聽天由命。君子守時候命,方為君子。就算是一個再有智慧的人,他也未必然能夠改變他的處境。打個比方,比如說現在敘利亞戰禍連連,生活在這個國土裡面的任何人,想要靠他的智慧改變這個局面,那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這怎麼辦呢?那只能接受。

但是在處順境跟逆境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善於觀照我們的心靈,那處順境也可以如地獄一般。那如果你善於觀照你的身心,那處地獄也可以如天堂一般。所以你的境遇無可改變,但是你的氣氛,你的心情是可以改變的。你的心情是掌握在你手裡的,你的外境不是掌握在你手裡的。

現在的問題是,你的心境硬要跟外境掛勾,所以外境一逆,你的心就往下沉,唯有外境一順,你的心才能夠稍微得到一點點的解脫自在。這則是因為自己的心跟外境產生了莫大的執著,才會產生這個結果。

至於您說天天都在觀照,但是心情還是不好,那就表示,你觀照不得法。你以為觀照是在改變心情,改變氣血,改變你的境遇,並不是的。在這個低迷的情緒下,如果能夠看著能量自由,不跟他攀附,那氣血就只是氣血。如果有這個能耐,我們就能夠掌握我們的心情。

這個是個練習題,必須要花一點時間練習才會得到進步的。不過對於一個有心修行的人來說,逆境才能夠讓你進步,逆境才能夠幫助你。也許這個環境正是要幫助你成就的一個助緣,也不一定,古人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那身處患難也就行乎患難,但是,心性光明磊落,這是你可以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