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95期:2021.10.11

一、主題文章:點滴練習,串聯起明心時刻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每天點滴不斷的學習、練習,讓涓涓細流逐漸彙聚成能洗滌習性,沖刷造作的力量。當人的內心改變了,周遭的世界也彷彿起了化學變化一般,映射出新的風景。

二、問答集錦:人際交往中,總是很拘謹怎麼辦?

每天的人際交往總是很拘謹,處處想留好印象,可越在意,越弄巧成拙,壓力越大。其實只要校正一下專注的方向,就能突破這個困境。想體會自然輕鬆的與人相處,不如趁現在徹底改變一下吧!

三、耕讀樂活:一語驚醒夢中人

在生活中努力養生、用功、節制欲望,身體卻得不到長養,一直以來很困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最後,在同學的回饋中,得到了解答,原來就是這個習性!

四、經典故事:孔子辭官

孔子為魯司寇三月,魯國大治。齊君怕不利齊國,設法迷惑魯君,導致其三日不早朝。孔子遂決定求去。「燔肉不至」之下,孟子推演出孔子仁厚的身段。

點滴練習,串聯起明心時刻

作者:柳丁

在黃庭禪的功課中,每天看似點滴般的寬兩秒練習與必聽經典學習,竟然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成了一小條水流般緩緩流動起來,有時甚至感覺這條流水清澈自然滑過心頭,很多時候不再刻意造作止住(忍耐、陷入)或是沖走(轉移)源流。

寬兩秒練習做到1000次的時候,恰巧因緣俱足可再次參加進階班,這兩天給我很大衝擊,在練習中我看見一身的習性與知見非常頑固地包裝著自己,緊緊地束縛著我的意念與行動,當意識恢復時發現還好是在練習,不然遊戲中的我,已經被自己的習性催眠,上演著一齣沒完沒了的戲碼啊!有些活動簡單到你覺得應該輕而易舉可以做到,但是事實證明,心是慢慢進入故事中而淪陷的。

在一字禪遊戲結束後,發現前面1000次的練習根本是不夠洗去自己的習性造作的,不過,透過遊戲讓我看到自己一個小小的進步,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地懊悔與難過,反而感謝讓我看到尷尬、不認輸、心軟卻又想控制心的那個原貌的我。而這都是造成我無病呻吟的煩惱,我時常將情緒牢牢地攀附在自己當時的氣血上,大喜大悲,所以完全自在不起來。而這並非本性,明明知道那股氣是沒有任何好惡和顏色,我卻一直將其染著,庸人自擾之的戲碼接連出現,忙碌到不可開交地耗盡精氣神。

如果經過練習後,能在浪頭契機上,有餘裕地看著它不罣礙,我相信人生中許多的遊戲,會像雲朵飄過山頭,無論是烏雲或白雲,就只是一朵雲飄過般的自在。如同進階課程「渡眾生」的活動一樣,內在的眾生是為你而來,專心地感覺它、尊重它、感謝它,超度它,相信一定會找到此生中最好的自己。繼續練習寬兩秒,累積串聯片刻的明心時刻,見性將不再是搆不到的明月。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1000多次的練習,在人際關係上,最明顯的改變是我的笑容變多了,不再常常皺眉頭,家人的笑容也跟著多了,對話變多了,能量不再耗在外境,一切從心出發,寬心自在從自身任其造化,周遭的氣氛也像起了化學變化般不可思議地顯現。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就是你心的反射。

再次感謝張講師與所有前輩的帶領,除了隨時有講師精彩萬分的經典開示可以重複確認學習之外,還有小隊長的耐心陪伴。經常舉辦的讀書會,可以詢問和討論,確認腳步是否有踏錯,這門學問的學習的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感覺非常踏實並且無有恐懼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感恩合十。


 

人際交往中,一直很拘謹該怎麼辦?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張講師,在人際交往中我總是很拘謹,從來感受不到與人交往聊天的樂趣,連開朗的人跟我相處後也會被我感染,變得拘謹。我想變得和樂坦蕩起來,想有調節氣氛的能力。請講師指教,好讓我在生活中去時習。

張講師答:拘謹的人幾乎都是太注重別人對你的看法,所以你就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別人的反應上,越是這樣你就越拘謹。因為在全然專注外在的當下,你已失去了內心裡面的自在。這樣的情況要怎麼改善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專注你的內在」。時時刻刻,就只注意你的內在輕不輕鬆,注意自己坦不坦白,注意自己是不是正在偽裝。

一個人如果內心輕鬆,即使他不講話,也可以從肢體語言顯出他的輕鬆。你專注自己的內在,檢查自己是不是與人應對時,都懷著一種為人好的心,一種善意。和別人聊天不必聊什麼特別奇異的題材,不必聊什麼特別有學問的題材,不必刻意去逢迎人。這些都是矯揉造作,都是好名的一種虛偽。

就觀察自己輕不輕鬆,並且也希望別人輕鬆,即使沒話可聊,也不用刻意去找話。即使你靜靜地坐著,就只是觀察自己輕不輕鬆?你不需要一直想要迎合人,你也可以和旁人聊些日常生活瑣事,例如食衣住行上面的事情,就這麼簡單,不一定要表現得自己多有才華,不一定要找到什麼石破天驚的題材,才覺得可以去跟人家聊天。

為什麼你處處拘束著自己,放不開自己,我覺得這隱藏著好名、虛偽的成分在裡面。你就深怕這樣做也被人看不起,那樣做也被人看不起,結果變成什麼都不敢做,變得什麼都拘謹,這更讓人感覺你矯揉造作,更讓人離你遠去。

所以我常常在講,對自己的觀察,最主要是觀察自己輕不輕鬆、自不自然、真不真實、有沒有懷著為人好的心。當你這樣在觀察自己,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歸正,你就不需要不斷地修飾外面了。

你現在注意力都在觀察別人,在意他對你有什麼觀感,對你有沒有好的印象,你非常在意處處要留一個最好的印象給人,你越是在意,卻越弄巧成拙,壓力越大。

你甚至從小到大就一直這樣,在這個毫無價值的迴圈裡繞不出來。時間一日日地過,年紀一日日地長,而這點小毛病卻一直沒什麼改進。不如趁現在徹底改變一下吧!把注意力抓到內心裡面來,真實一點,誠實一點,坦白一點!你不需要再做任何虛偽的、假裝的、逢迎的事。

果能如此,一段時間後你必將體會到,你將自自然然就輕鬆下來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作者:劉中香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挑戰,對自己不滿意…工作效率不高、精氣神不足、自我評判、容易急躁和不輕鬆....這樣的自己,很想要逃避現狀,卻無法逃離,一段時間就會發生這樣的輪迴,很想超越,卻充滿了無力感…。

帶著無限地期待,排除萬難,終於來到了耕讀營。被分配到當衛生組長,本組共有五個成員,全是男生,心中有言:一看大多是平常不大做家務的人!還是沒有資格進廚房!有計較、評判、懊惱升起,趕緊往內覺察,是胸口7級的巴掌大小的緊。內觀後「讓感覺在」、人變得輕鬆下來,回想自己來就是為了練習呀!現在就是練習的機會,挺好的,欣然接受,開始思考領取工作任務、如何分配、如何大家能夠成長等等,這樣子動起來,人變得靈活起來,眼裡面也開始有活了。

參加營隊的目的是練習:如何吃苦等於吃補、長養精氣神。第一天晚上靜坐,沒有幾分鐘,苦就來了,知道要迎向感覺、讓它在,幹的卻是抵抗、打壓、努力想要讓不舒服走開,結果越來越難受。

覺察到用錯了方法,反方向練習一下不抵抗,好像輕鬆了一點,繼續反方向練習,人變得自在了。思緒在飄蕩時,很快難受又會升起,繼續回到感覺上來練習!居然越坐越清明,還不想停下來,靜坐結束後睡覺,沒作夢,一覺睡到天明,精氣神倍爽,好久沒有這樣子的睡眠了,真正體會到吃苦真的等於吃補。

課程有很多的遊戲體驗,製造情境給大家練習的機會,最有感覺的就是被眾人盯著看時,感覺自己也還輕鬆,但有點無所適從。組員分享時得到的回饋是:我與人對視時,雖然不是很緊張,但眼神裡面有一份冷,不好接近的感覺….聽到這樣子的評論,首先有抵觸「也沒有這麼差吧?我自己感覺還可以呀…」,看到內在小小的較勁,鬆開關節,練習放任氣血的自由---道沖了,是否用,當然得用呀!不用怎麼樣長養精氣神?

真正體會到氣血的活躍、氣機的自在後,理智回來了,平心而論,這個對人的冷和自己內在容易緊繃,是我的一個習性模式,被點醒後,突然明白了生活中的許多困惑,小小的一個習性模式,卻是我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是對內在氣機的打壓(因為隱微自己很難發現),對外人際關係很難和諧,所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事挑戰多,感覺自己付出很多,收穫的卻是嫉妒、責怪和怨氣,讓人感覺很憋屈。

自己的精氣神,雖然很努力養生、用功、節制欲望卻得不到長養,一直以來很困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內在的氣機是「物來順應、感而遂通」的,道在沖的時候,我是打壓、平撫、轉移、打散,氣怎麼長養?對內在氣的態度是冰冷、抗拒、抵觸,投射在外在是與人的較勁和對立….所以外在的關係很難和諧。

原來對自我的認知是除了自我覺察之外,還需要透過共修時別人的回饋,才有可能還原真相!!!好大的迷惘,真的不容易認清自己。真的好感恩有這樣子的團隊,不然到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有這麼大的問題。

第二天終於等到天晴可以室外行禪了,有期待也有隱隱的害怕,怕吃苦、怕腰的酸、怕小蟲子和蚊子叮咬等等,哈~先觀照一下,輕鬆開始挖地。

不到5分鐘,腰疼、累來了,往內來放鬆關節,人自在了;又開始幹活,又不到4分鐘,累又來了,氣不順,需要停下來觀照、放鬆的時間越來越密集….看自己挖過的土,怎麼看怎麼不舒服?再看看別人做事情好麻利,很順、做過的地方看上去很舒服,人做起來很輕鬆的樣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前往去討教一下:原來真的內在有觀照的功夫,外在做事情還得有技巧和方法,輕輕一調整,雖然體力不咋地的我,也可以做連續的耕耘,開心!

持續的做了一段時間,嘗試體會別人分享的不同做事的方法和往內觀照的體會,感覺越做越輕鬆,內在氣機越活躍,終於體會到行禪是一件很開心和養生的事情,這種感覺還是2019年在中嶺山的時候體會過,差不多都忘記了,原來體會到這種感受通常需要練習行禪2-3天后才有的,現在半天不到的功夫,就深切地體會到了經典裡面說的—「輪刀上陣,亦得見性」「喜怒哀樂發而中節」的妙處,勞累的當下還可以自在、安寧和養氣---這就是行禪的意義,這樣的體會讓我好開心、好喜悅、好感恩!

感恩有這樣子的一群人,在講師的帶領下,十年來持續做一件事情~長養正氣!感恩生命中的遇見!!!


 

孔子辭官

作者:張慶祥講師  講解

經典原文

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孟子•告子下》

 

張講師講解:

孔子為魯司寇,魯司寇就是像法務部長這一類的官職。他已經當了魯司寇,而且治理魯國三個月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表示他已經「用」了。那「不用」是在講什麼呢? 齊國知道魯國用孔子之後嚇死了,因為魯國一定將會大治,一定會勝過齊國。於是這個齊君想了一個辦法要敗壞這個魯君以便把孔子氣走。齊君就培訓了三十幾個女伎,又會唱歌又會跳舞,身材婀娜多姿,送去給魯君。魯君看了非常高興,他從來沒有看過這麼一大批美人。整日到深夜還在唱歌跳舞,連續三天不早朝。

孔子第一天去諍諫不被接見,第二天要去面聖不被接見,第三天要去找諸侯還是不被接見,孔子就知道這個魯君扶不起,他準備走了。這叫做「不用」。孔子在找機會要走,朝堂上常常有公祭,有一次他跟從大家祭祀。祭祀的時候都會擺肉,肉拿下來的時候按照禮節就要王公各等先分,卿大夫再分,再分給越來越小的官員。剛好分配肉的人漏了孔子,孔子好高興連帽子都來不及脫,立刻辭職不幹了。他沒有說為什麼要辭官的原因趕快走。不知孔子心意的人以為孔子為什麼走:「燔肉不至」就是愛吃肉沒吃到;比較有一些氣量的正直君子就認為說孔子不是為了肉,燔肉應該給王公大臣,你竟然沒有給王公大臣,是為了這樣而走的;孟子說其實都不是這樣。那孔子是為什麼呢?如果孔子離去後人記載孔子離去是因為魯君好色,這樣很難聽。那總要找個原因不要落罪於君,總得落罪於自己,自己落人口舌沒關係,又不是那種傷天害理的,像這種小罪剛剛好。就說孔子愛吃肉,孔子太執著禮節,順利脫身。若孔子直接離去,人家就會怎麼說?會說一定是魯君的原因。

當時孔子去當官就是為了讓魯國更好,如果魯國更好有機會讓天下更好。魯君代表魯國,如果我官還沒有當好,事情都還沒幹,先把魯君給傷了,這樣是不是違背我的初衷,所以孔子離去的時候還是不願違背這個初衷,還是去完善魯君的聲譽,然後把一點點罪過加在自己身上。

「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君子做些什麼事被誤會沒關係,本來都會被誤會,因為人家一定看不清楚。那些小氣量的人哪還想得到孔子竟然內心如此的仁厚寬闊,想不到的。他們會把孔子想像得心腸跟雞眼一樣小。孔子下臺的身段非常仁厚而優美,以私人的一點名譽的損失,顧全了君整個大體的聲名,他個人一點點損失無所謂。當時的人都是這樣說孔子「愛吃肉,太執著」,而沒有人怪罪魯君。這是事後孟子看到了這些文章,以聖賢之心推聖賢之心,為什麼孔子會這樣做?孔子本身也沒有講他為什麼這樣做。如果當時孔子就這樣講「其實我是這樣的」,然後故意讓弟子流傳出去,心機未免太重了一點。

以上講解了「掛冠求去」,身段該怎麼樣也講了。有句話說得不錯「上臺那天就要做好下臺的準備」。你也可以選擇繼續留任,我的君是昏君勸了半天不改,但是我可以掛冠求去,我也可以留下來。但如果你留下來,那表示你已經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是個昏君的事實,並且你願意在自己的職守上繼續盡責而毫無怨言,在這兩個前提下你留下來,這才不愧是一個是非分明的君子。

最後還有一個情況:你又不敢掛冠求去而你又要站在職位上不斷地埋怨跟批評,以至於造成職場更多的憤憤不平,這種作為真是和一個吃裡扒外的小偷沒有兩樣。今天講忠君就把各種情況講明白,你先不要對號入座,也別聽了人心惶惶,明天就可以做一個全新的人。既然是在那個崗位上,你就別埋怨,要埋怨就請你走。這樣是不是很乾脆,要是古君子一定是這個風範。君子的哲學是「要做就不要念,要念就不要做」,這才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君子風範。

當然還有個情況,極有可能你認為君上是個昏君,但是其他的人卻認為你的君上還不錯,而你之所以認為上面是個昏君,問題只是出現在你的君上曾經沒有採納你的意見,或者是曾經指出你的不是,惹得你非常不快,你認為他是一個不值得跟從的昏君,這種情況也常有。如果是這個情況,那真是一個不明理的人,這種懷著一己之私的奸臣,我之所以稱他為奸臣,是因為我們現在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說的,那些幹事的人都叫做臣。這種人哪裡肯心甘情願地去做宣君德以弘其大化的事,不可能。只要大家談到他的君不錯,他就會不講話,等於講話了沒有,已經講話了。

今日我們既然要講《忠經》,就不得不把諸多不忠的情況講明,但這一講明,恐怕很多人聽得如坐針氈。這就是孔子「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的原因,《春秋》孔子一寫出來大家都不敢看,諸侯不敢看,因為滿朝文武都是裡面的大奸大惡之徒。今日提及這些現象,諸位「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是為了長遠的教育而設想,不是針對哪個人來說的,不要對號入座或心懷芥蒂:好像一直隱射我,不要這樣。因為到哪裡都有階級,到哪裡都有君臣,這只是在說明一個現象。

 

——摘自張慶祥講解《忠經》第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