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26期:2019.11.11

一、主題文章:從容端正

一直羡慕別人的從容,自己做不來,究其根本,是內在的氣血在作祟。當心中存著一份為人好的心,放下個人的得失榮辱時,從容自然顯現了。

二、問答集錦:儒釋道三家有何主要區別?

儒釋道三家從內涵上來講有無分別?想做一個通透的真修者嗎?合參三教的經典可以讓人觸類旁通。

三、禪院軼事:看見傲慢

看似平凡無奇的工作,總是能默默地逼出習氣毛病來,不耐煩、傲慢等情緒來時,好好地看看它、認識它,這是進步的階梯,也是行禪的魅力所在呀!

四、園丁故事:「廉」的故事——【許衡心主】

如果你,遇戰亂逃難,饑渴難耐之際,看到路邊樹上結滿梨子,是否會衝上去摘梨解渴呢?許衡卻是端坐一邊,忍著饑渴不肯摘梨。他為何這樣做?內心有怎樣的堅持呢?

從容端正

作者:劉中香

一直都很羡慕別人的從容和在人前的自在。我做事求快、愛著急,在人前容易緊張不安,不敢講話做事,常常選擇躲避。這問題一直很困擾我,雖然常常立志改變,但習性如影隨形,無法大方從容,讓我對自己很不滿意,事後常常自責而又無能為力,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直到近兩年學習經典、練習靜坐站樁和寬兩秒心法,漸漸對自己內在有了一些瞭解,才慢慢明白,我為什麼在人前沒有自在的能力。因為我常常被困在小小的情緒中、當下沒有顧及別人感受的能力,只去關注自己的得得失失,緊張著自己的緊張、在意著自己的身體不適、表現不好等等。

道理上明白了,但要走出來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當覺知不是很清明的時候,很容易被習性帶著走老路,事後還有很多受害者情結,陷在其中出不來,很是受傷,甚至連帶著生出更多是非來,導致自己身心俱疲又懊惱不已。

立志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想要心理自在,長養精氣神、做成人成己的事情是關鍵。所以,近兩年來,生活的重點放在了講師宣導的養氣功課和著陸功課上面。一開始,要克服習性去堅持很不容易,常常也是進三步退兩步;但方向正確了,假以時日,慢慢做下來,受益的地方逐漸增多,有了一些甘願和信心,自然越來越有收穫。

這一段時間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每天好好堅持養氣六招。雖然這麼多年以來,每天儘量保證站樁60分靜坐90分,但精氣神並不是很好,靜坐時清明的時間很少,一半昏沉一半忍受,「不要忍受」的感覺很少體會到。聽同修分享姿勢很重要,脊椎直立很重要,這句話早就聽過,講師的引導CD裡每天也都在播放,但是並沒有真正化為行動。一開始靜坐站樁,人會習慣性地歪掉,氣不通暢就容易打哈欠、流眼淚,就是沒辦法坐正站直;也嘗試在鏡子前做功課,但是只要閉上眼睛,人慢慢就變得歪了、斜了,還覺知不到,直到張開眼睛才發現,真是懊惱不已。每次都無法做到「道冲而用之」,氣怎麼養得起來?為什麼會這樣?

不斷反復去體會,發現只要有氣升起來,就會習慣性地去抵觸、忍受、打壓,氣太大時甚至會忍到發抖!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把盟軍總是當為敵軍,怎麼能打勝仗?難怪氣養不起來。

近一周把注意力放在脊椎挺直上,發現一有不舒服,脊椎就是歪的,歸正後氣機並沒有減小,難受也沒有消失,但自在度會提升,真的能感受到氣機的流淌,精氣神也隨之明顯提升。但稍不留神,就會走到原來的老路上。索性把靜坐時間加長到120分鐘,單純靠忍耐是無法完成的,只有甘願一條路,讓那個不斷變化的難受在,練習不忍耐,任其自在。反復練習久了,真的如講師所說:「反復去投籃,撞對的機率自然會越來越多」。體會到「發而中節」、「道冲而用之」的感覺真的就是不對氣血用力,拿掉氣血上多餘的力量,這種感覺好妙!

另一方面,是與人應對的時候,覺察自己的存心,發現有陰私,就練習寬兩秒,去做成人成己的事情,當下也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

通過這樣的練習,做事情從容了許多。看到公共區域有垃圾主動撿起來;順手的事情主動幫忙一下;主動與人打招呼;急於做決定的時候先問問別人的想法;別人講話的時候儘量放下手頭的事情認真聽;看到別人有困惑又為難的時候,主動去問候;看到別人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去同理他…….慢慢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柔軟鮮活起來,在受到褒貶、尷尬的時候沒有要逃離,急躁的時候也能慢下來,想搖椅、翹二郎腿的時候能及時停下來,習慣性要去靠門框時趕緊離開,凡事提前打招呼、做準備,原來不喜歡做的事情也會主動去行動……

好開心自己有這樣的改變,往內發展的這條路雖然走得跌跌撞撞、坎坎坷坷,但是有講師講的經典引領、同修們的陪伴,讓我這樣資質平凡的尋常老百姓也能體會一點點聖賢的心法。我的人生慢慢變得有目標、有色彩、有彈性、有活力了,人生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感恩黃庭禪,讓我有這樣的體悟!


 

儒釋道三家有何主要區別?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問題:講師好!儒家的修行不同於佛家、道家,儒家所谓的修行,體現在日常的做人處事中就是改脾氣去毛病,請問三者有何區別呢?

張講師答:儒釋道三家的修行,都是為了發現自身中的真理,都是為了圓滿自身的性命,提升自己的性靈,因此從內涵上來說三教是毫無區別的。不過對於某些派別崇拜份子來說,則都會說自己的教派是最好的、最殊勝的,說別的宗派都是次一等的,這完全是各人偏見所造成的。至於改脾氣去毛病也不只是儒家的專利,這實際上是三教共同提倡的基本功課。又例如守戒律這件事,也是各教都必提倡的。又如說佛家要明心,儒家說要去人欲、存天理,道家說要少思寡欲,這些文字雖然有所不同,但其實內涵也是完全一致的。又如佛家說要見性才能成佛,儒家則說率性之謂道,即能率自己的性就是得道的人了。易經講得更徹底,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可見易經不僅講性,還要修命。道家也講修性煉命,道家止觀雙運就是修性,又提倡煉精化氣、練氣化神就是煉命,與儒家所說也遙遙相應。所以,想要成為一個真正通透的修煉者,最好三教的經典都要合參,如此才能觸類旁通,而不會有一隅之偏。這樣才不會走上一條狹隘偏激的道路,才不會對別的宗派懷著偏見。五教是老天爺所生的五個寶貝,他們只是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名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天地間同一個共同的修行的真理,闡述在人身中一個共同的性命,如此而已。


 

看見傲慢

作者:艾米

這次上山耕讀,我終於看到自己練習的盲點:浪頭,就是來也不看,看了也不認真。一直在尋找一種特別的感覺,小小的起伏氣血原來才是它本來面貌。同時,要學習謙卑踏實的做事態度。

第一天和同學一起曬紅薯,我隨意丟紅薯到地上,她輕聲提醒我:要輕拿輕放。內心有份慚愧心升起,發現錯誤,立即改過。之後和其他志工一起運土,大家都很賣力,快收工的時候,還有幾畝地的雜草沒有除乾淨,有些同修開始想下去洗工具了,這時一位同學說:你們先下去,我把剩下的工作完成。這時候,我看到自己搖擺不定,但是調整好心態留下來,和同學一起,在最後半小時把事情高效率地完成了。原來是自己累了睏了,心持不住。沒有對比不知道。

第二天下午,下了很大的雨,當時我的動作沒有因為雨水的侵襲而停止,內心浮現出「我很厲害」的洋洋自得。到了快5點時,不耐煩一直冒出來,內心也開始碎碎念,試著往裡觀察它的實相,一波波地上來,很多時候觀不到,有時候感覺到輕鬆一點,但又很快就被情緒所淹沒。當下不管心情了,直接想著怎麼把事情做好做完。

兩天都很順利地把事情做好了,我發現自己有點飄飄然了,耕讀太順利,感覺所有的工作都好簡單。到了隔天早上曬紅薯,老天馬上給我考題。曬紅薯應該是山上最輕鬆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我居然出了大錯誤。一開始志工很認真細緻告訴我們怎麼挑選紅薯,分成要賣的和自己吃的。有損傷的、蟲眼的、太小的、不好看的都要一一挑選出來。

我心不在焉,想著挑選紅薯第一天就做過了,沒有難度啊。按照自己的方式呼拉呼拉挑選完,洋洋得意地去看旁邊的同學。一起整理好她那邊,再一起把幾筐紅薯抬到室內。過後,這位同學過來看我挑選的紅薯,有幾個次級品我把它們也放到能賣的那裡,她心直口快地提醒我:「這個不能賣。」我內心有個硬硬的氣血衝上來,靜靜地看著它沒有說話,然後按照她的意見把紅薯又挑選了一遍,內心的那個硬慢慢消融掉了。

後來主動請纓去撿石頭和整地。一整天很順利,撿了很多的石頭。內在的傲慢又開始上來了:好簡單,沒有更複雜的工作嗎?

隔一天需要整地,要趕在下大雨之前把地整出來。四個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情,當中除了常住志工做過,其他人都沒有經驗。沒辦法,硬著頭皮上吧!一開始拿了小小的沙鏟把路先整出來,沒有人催促,做起來沒有壓力。後來,有同學拿著九齒耙,在我身後鬆土整地,因為她做得快,我在前面慢,黃庭變得很緊,而且自己沒有去觀。她手上的把柄不小心弄到我兩次,內心的氣一下子衝到了腦袋,話也脫口而出:「您弄到我了,您太近了。」志工聽到後,馬上互換我們的工作。內心開始有言上來,酸酸的緊緊的,不理會它。之後又被派去撿石頭,我內心有個不甘願上來了,更酸更緊,當時練習往內,沒有完全觀到實相,但是內心也沒有糾結,酸還在,做事的手腳也沒有停。

總結一下:雖然看到自己內心那股氣一波波上來,很酸很緊,但沒有觀到實相,一直有點隱微的情緒在心頭上,事情做起來並不輕鬆。這就是我尋常的模式,一直在忍耐,然後忍到受不了就想罷工。這一天異常的長,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沒有解脫的能力。晚上分享的時候,感覺到自己有些挫敗感。還需要多練習。

第六天,主力軍都回去了。只剩下我們幾個菜鳥在整地。硬著頭皮也要上啊。這時候一位常住志工過來,和我們分享怎麼用丹田力,怎麼出力讓手臂不酸,怎麼控制自己的身體幹活最輕鬆。我虛心請教他需不需要運土把地整好,他看了看那塊地,然後說:「不需要,這樣太費事了。只需要一點點把面上的土勻稱地鋪陳到土地上。」按照他的方式去實習,很快我就找到了竅門,原來是這樣一種輕鬆不費勁卻能把事情做好的感覺,之前都太用力而且方法還不對。還以為行禪是把力氣用的乾乾淨淨才叫行禪,原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到了下午,我的老朋友「傲慢」又來看我了。我們要在一個平坦的地方修整地面。但是那塊地的邊緣有些地方很窄,我們需要運大量的土去填滿。旁邊是個斜坡,那個土填過去很快就滑下來。我一開始沒有去思考,就按照自己以前的方式去做事,花了很多時間也沒有弄好。旁邊的同學整好其他的地,過來幫我想辦法,其實只要把中間挖個洞,或者把邊緣的土用手把它壘高一點,它馬上就固定住,不再往下滑溜。看著她氣定神閑的樣子,而自己則方寸大亂,沒有主意,這就是不思考也不請教的結果。

現在知道了,傲慢是阻礙自己的毒藥,不懂就不需要裝懂,把自己放低多向前輩學習,才有進步的空間。


 

「廉」的故事——【許衡心主】

【原文】

許衡暑日,止於道旁。梨非我有,忍渴不嘗。

元許衡,嘗於暑日過河南,渴甚,道旁有梨,眾取啖之。衡獨危坐不顧。或問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亂,此無主。」衡曰:「梨無主,吾心亦無主乎?」卒不取。後其鄉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

許止淨謂:「導之以禮義,則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則物皆無主。任意肆奪,見金不見人矣。君子小人之分,義利之間而已。許衡自正其心,遂使化行一鄉。士君子欲正己化人者,可不知所本乎!”」

【白話故事】

元朝有一個叫許衡的人。有一年盛夏,天氣非常炎熱。許衡和一群人路經河南,他們一路奔走,已是口乾舌燥。這時,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結滿了果實。大家見了,好不歡喜!不管三七二十一,爭先恐後搶著去摘梨子吃。

只有許衡獨自一人端坐在一邊,連看都不看一眼。有人跑過來問他:「為什麼你不過去摘梨子來解渴呢?」許衡說:「那梨子不是我的東西,是不可以拿的。」那個人滿心詫異地說:「你怎麼這麼傻呀!現在世道已經大亂了,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哪兒還有什麼主人呀!」不料,許衡提高了聲調說:「梨子沒有主,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嗎?」就這樣,許衡始終沒有去摘梨子吃。

後來,許衡居住的鄉村裡,即使果子熟透了掉到地上,村子裡孩子們走過時,也不會多看一眼。

後世許止淨評述說:「如果用禮義教導人,物品就自然各有其主;如果任由邪念奢靡的想法氾濫,那在人們眼裡物品就都變得無主了。人們任意大肆掠奪,是心裡只有利,忘了為人之道了啊!君子和小人的分別,就在義與利之間而已。許衡端正他的內心,不為眼前的利益所動,感化了鄉里。所以,一個人如果想要端正自己,教化他人,怎麼能不明白根本是什麼呀!」

改編自蔡振坤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一冊 廉篇【許衡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