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89期:2018.11.01

一、主題文章:超越感受,迎來求真務實的幸福

前行過程裡看到自己諸多的毛病。卻發現這正是在進步的體現,用求真務實的態度,才能帶來踏實的幸福。

二、問答集錦:再解「膻中」與「黃庭」(三)

同一個本體,何來多個名稱,又如何相互演化,進而造化出不同的生命方向。這段回答,離謎底更近了。

三、禪院軼事:一日農夫體驗營

來自中嶺山的邀約~~荷鋤山野~當一天農夫勞作,觀心自在~來一次行禪實驗。

四、園丁故事:「廉」的故事——【孫謙感物】

梁朝孫謙多次做太守,為官清廉,勤政愛民,百姓安居樂業。可他自己因未置家宅,轉任的間隙,只能暫借空置的馬廄安歇。他為官期間,連頻頻作害百姓的猛獸也被他的品行感化再不下山不害人。一起讀讀這個讓人心生敬佩的故事吧。

超越感受,迎來求真務實的幸福

作者:王震

回顧心法的練習,發現自己的狀態起起伏伏,持志總是不久的,三天熱度,就開始勁頭退卻,意志散漫,欲望紛飛,被習氣淹沒。而且一旦淹沒,要過兩三日才會有警覺:這不是我要的!於是又開始「認真」……似乎前幾日的「努力」就是為了後幾日的「放縱」,而「放縱」過後的「努力」似乎成了一種安慰。如此迴圈進退之間,細細品味,真的是在「找感覺」之中荒廢了時日。

仔細揣摩,這正是我的病痛:持志不堅,顛三倒四。王陽明先生說:「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為聖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得力。」而我常在思慮奔忙中迷失了,被心賊所迷惑。

昨日,同學們一起學習講師的「鑽木取火攻三項」,覺得真是句句切中我的病痛之處。常言道,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果真如此。因此同學們學習之後,也都為自己設立了所要攻克的堡壘。相互督導,提攜。

我的問題是常常被小情緒牽著走,尤其是我在做事而且有些難度,別人又在一旁找我有事時,這樣的干擾,我很容易就在心頭湧起一股股煩躁、憤怒來。常常因此而導致自己做事不能很好地完成。還有一點矜持太過的毛病,偏向於退縮與自卑,常常會給自己一些消極的暗示,來削弱自己,讓自己變得虛弱。還有很多的陰私之處……我覺得這是覺察力的提升。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冷水杯裡的水被喝光了,也沒有人過問。雖然我很自然地就去燒水打算倒入冷水杯裡,但是心頭掠過一個抱怨的念頭:這是誰,沒有水了,也不知道添一些!!雖然做的是善事,心思卻不光明。還有一次,父親讓我做事情,我心中又在埋怨,你怎麼不做,讓我幹重活,自己跑去做輕鬆的。

不過我發現之後,試著放鬆肩膀,練習「寬兩秒」心法,嘗試著用耕讀中學習到的發力的方法去做事,發現做事很輕鬆,心裡想,這種情況一般人的反應都是抱怨、惱怒、不甘,而我卻可以在這之中練習,學會心甘情願地接納這股氣、這件事。而且老老實實做完後,父親說:「那麼快!」我心想:那是自然,不埋怨,不氣惱,鬆鬆地去做事,自然效率高,心情也很舒暢。似乎講師也說過,態度好的人,能力也不會太差。這都是在一次次練習,一次次迎向煩惱中踏踏實實得來的。

能超越感受,求真務實,是一件幸福的事!

感恩這門學問!


 

再解「膻中」與「黃庭」(三)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請問講師,您曾經說「天君泰然,百體從令」,黃庭就是天君。但《黃帝內經》又說「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到這裡黃庭又成了臣使之官了。為何黃庭一下子是君,一下子又是臣呢?它是誰的君,又是誰的臣?

張講師答:(接上期)人們總說見性就是佛,當然依我的本性可以往佛道去,這叫佛性,是人人所固有的。又有人過世後往天道去,往人道去,或是往六道的任何一道去,這天道的性、地獄惡鬼畜牲道的性,不也是人人所固有的嗎?不然今日你我身為一個人,又為什麼死後大多數的人都往六道裡鑽去了呢?這是什麼因素主宰著你呢?當然這不是你的意願所決定的,不然人人豈不都願意成佛去了嗎?或這是牛頭馬面抓你去的,或這是閻羅王幫你決定的,而閻羅王未宣判你下輩子的去處之前,你的身體裡面究竟是什麼東西決定的你未來的去處呢?那就是「性」這個字的重要所在了。性決定你是佛道,也決定你是地獄惡鬼畜牲道,這一切都是性的機能所使然。那麼人人固有本性,又為什麼那麼多人卻往六道裡面鑽去的了呢?原因是,人人雖有佛性,但並未顯現自己的佛性,而是整日搬弄自己的七情,於是才啟開了六道的大門,關閉了成佛的大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也就是說,使人們往六道鑽去的不是性,而是情。性一動就叫情,主人一動失了位,這些臣便不把君位看在眼裡,它們群起篡位了,變成偽君了,國家變成偽君們的了。它們把君王幽閉在後宮,然後整日張牙舞爪地過日子,就像一個人一輩子喜歡憤怒、一輩子喜歡嫉妒、一輩子喜歡排擠他人、陷害他人,七情篡了自家主人的位子,最後佛性失位了,無所施展了,六道輪迴的大門也就為他們打開了。

然而一個人墮落到六道裡面,不是是你的七情跟著你去輪迴,你的佛性也跟著你去輪迴了。

所以一國之君,能夠垂衣裳而安天下,安安分分坐在他的位置上像個君,臣也安安分分在他的位置上像個臣,那天下就太平了,佛門就為你而開了。亦即人是不可能沒有情的,佛也不可能沒有情的,佛只是把情用得對,把情認得真而已。就像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請問怒是不是情啊?是情啊。最後武王依然成為聖王。人們常說如來佛那麼慈悲,請問慈悲是不是情啊?也是情啊。最後如來依然成為佛祖。情這個字只要用對了,它就成了輔佐君的棟樑,它能使它的君更英明,更安穩。情用對了,就能使性更清正。然而情如果用在不正的地方,就把張牙舞爪的把自己的君幽閉起來,它的君就展現不出絲毫的力量了。世上常常看到一些總統,才當了兩年就跛腳了,權利使不出來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它被篡位了,它的政令出不了它的王城了。這時候臣不在臣的位置,君也不在君的位置了,但都同時居住在王城內。這就像人身七情的能量也是在膻中穴裡,本性的能量也是在膻中穴裡,一下子是君,一下子又是臣的原故了。

當我要說明這裡面是股能量,我就用「黃庭」這個字眼;當我要說明裡面是一種覺知、一種情感,我就會用「心」這個字眼;當我要說明這裡面的圓滿奇妙,甚至可以使你成佛,這時我就會用 「性」這個字眼;當我要說明它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我就會用「情」這個字眼。當我要說明此廳它正安於本位,我就會用「君」這個字眼。當我要說明此刻君已失了位,自降了本份,於是我就會用「臣」這個字眼。名稱雖然不同,但其實所指的都是同一個東西。所以這麼多名稱到底有沒有衝突呢,在明人眼中,只是一體多面的名詞罷了。(未完待續)


 

「廉」的故事——【孫謙感物】

【原文】

孫謙去官,借居馬廄。孚及蚋蚊,化及猛獸。

梁孫謙,歷官太守,有仁政。蠻獠競餉金寶,不納。百姓載送縑帛,不受。每去官,輒無私宅,借空車廄居焉。零陵郡多猛獸,謙至絕迹,去復害人。居官儉素,冬則布被莞席,夏無幬帳。而夜臥未嘗有蚊蚋,人多異之。

許止淨謂真為循吏者,自身雖無私宅幬帳,而百姓餉金寶。必謝絕之。而為貪吏者,百姓雖無私宅幬帳,且必強其納金寶。故循吏所治,雖有猛獸,不敢為暴。貪吏所治,自身即是當道豺狼也。

【白話故事】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一個官員叫孫謙,他多次做太守官職,施行仁政,愛民如子。不僅讓百姓們豐衣足食,而且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一點對不起良心的事情。他做官時公正廉明,要是有百姓做的不合適的地方他就糾正,要是有人觸犯了法律該治罪,他也絕不姑息。所以當地的百姓受到他的感化,少有作亂,民風淳樸,生活幸福安康。

因為每次孫謙做太守所治理的地方都會發生如此神奇的改變,連鄰國野蠻民族的人,都想見他。於是他們帶著很多本國上好的金銀珠寶的見面禮來拜訪他,但被孫謙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百姓們也都很感謝這位給他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於是不斷有人帶著自家裡最好的綾羅綢緞給孫大人作為謝禮,但孫謙誠懇地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但這些禮物我堅決不能收,百姓人人能安居樂業,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百姓們見孫太守態度如此真誠,也只好收回禮物。

孫謙做太守的清廉事蹟流傳很廣。比如因為他從不置辦自己私人可住的家宅,所以每當他把一個地方治理好,改任去另一個地方為官的間隙,總是無處可住。為了不給百姓們添麻煩,他就去借了空的馬房住。他把馬房整理乾淨後,夜深人靜時,還在裡面怡然自得地在讀聖賢書,他的學習精神讓人十分敬佩。

還有一件讓當地百姓們感到驚奇地事情。不少地方,孫大人上任前,山上的老虎等猛獸經常下山來作亂,侵害百姓們種好的莊稼,傷害牲畜,甚至吃人。可是孫大人上任後,他發佈了春季禁止上山採伐的命令,而其他季節為了日用燒火等上山採伐樹木時,只能優先採伐枯樹或者老樹,因此整個山林得以受到很好的保護。森林養護好了,鳥獸繁衍多了,猛獸們也在山林裡更自在了,很自然地猛獸很少再下山侵擾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更加安定了。所以百姓們都傳說是孫大人的德行感化了那些猛獸。孫大人任期滿離任後,換成別的官員,猛獸們下山害人的事情又多了起來,讓百姓們苦不堪言。

孫大人為官時,不像其他官員們那樣建造豪華官邸,處處顯擺自己的官位排場。他的生活比普通老百姓還簡樸,冬天睡得就是普通保暖的布被粗席。夏天蚊子多,可他沒有多餘的俸祿給自己置辦蚊帳,但奇特的是孫大人一覺醒來起床後,他身邊的侍從們從來沒聽到孫大人說被蚊蟲叮咬過,也沒看到過他因被叮咬而瘙癢,似乎他身上沒有半個蚊子叮咬的痕跡。百姓們都說那是因為蚊子通人性,愛惜孫大人,都飛到別的地方去了。也有人說是孫大人的高尚德行把蚊蒼蠅都感化了。可見孫大人為官深得人心。

孫謙為官的事蹟被後人代代傳說。後朝的官員許止淨評價孫謙的品行時說:孫謙是一位真正清廉的官員,做官時沒有自己的房子住,甚至沒有蚊帳用,但百姓饋贈他禮物,他毫不猶豫地拒絕,這跟那些貪官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那些貪官看到百姓們沒有房子住或者蚊帳用時,第一件事想到的不是怎麼去改善百姓的生活,而是看還能不能再從百姓們身上搜刮出油水來。所以清廉的官員上任時,雖有猛獸,都不敢作亂。而如果是一個貪官當道,他們自身就像那欺負百姓的的豺狼虎豹一般。

孫謙為官,兩袖清風,沒有為自己聚斂半點財富,甚至連蚊帳都沒有錢買,可見他一心為民赤誠之心,所以才有蚊子蒼蠅不忍叮咬孫大人以及猛獸不敢下山害人的美談。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是孫謙能感化百姓甚至猛獸的原因吧。孫謙清廉為官的神奇事蹟,值得我們一代代人學習和傳揚。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四冊廉篇《孫謙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