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85期:2018.09.21

一、主題文章:讀我千遍也不厭倦

學習了寶貴的心法,練習路上,卻被我執牽絆。執著什麼?如何破?如何照見人人都有的那個本我?在深深的思索中,明白了一些珍貴的道理。

二、問答集錦:如何面對不孕症的痛苦?

現代社會罹患不孕症的人越來越多,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問題? 該如何注意和調整?如果用盡努力依然無法如願,還有一條路,讓自己安之若命。

三、厚生集:善本,帶來幸福滋味

如何行善?她很懵懂。用心學習,從小事踐行,不知不覺中,人生有了新的導向,家裡家外,多了幸福溫暖。

四、園丁故事:「恥」的故事——純仁無愧

宋朝范純仁,不顧個人安危,三次給皇上諍諫,指出宰相王安石變法的不合時宜之處,卻被貶官出京。面對逆境,他不恥小人的變通之法,嚴守家訓,以身示範君子風範,留名青史。

讀我千遍也不厭倦

作者:尤一

書院的助教常說一句話:「學黃庭禪,是被我玩出來的。」一開始琢磨這句,真不太能明白。我知道她愛玩,也很會玩,但真不曉得,這老祖宗傳下來的心法到底有什麼好玩,還能怎麼個玩法?

蔡琴有句歌詞,也常常被拿來舉例:「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藝術太浪漫了,可現實不?聽久了,忍不住讓人生疑:這世上,果真有一個可以讓人死心塌地、從一而終的人、事、物或真理嗎?

回首自己的過去,真是沒什麼從小到大堅持下來的。不管興趣還是愛好,等那一陣新鮮勁過後,總會有倦怠。作為一個妥妥的金牛座,我想自己唯一堅守的,大概就是那份不曉得為何尋尋覓覓、對自己出爾又反爾的「我執」吧。

破「我執」不簡單,先看清自己都 「執」些什麼。自己看不清,就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就這點上,我很感謝身邊這個龐大的、無處不在的志工團隊。不管是上山行禪,還是參加生活禪、小樹苗或者青楓俠等等活動,都會遇到很多志工。同為志工,大家有志一同,他們就像一面面鏡子,從各個角度、紛紛投射出「我」的樣子。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孩子的眼睛更雪亮。這次趕上青楓俠培訓,通過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不足和閃光點,不覺中也在省察自己。看著孩子們,因為有輸有贏,顯露各種心情;看著他們,因為各種心情,做出那些反應,那麼天然,真實無欺。

雖然一口一個「不公平」,其實心裡還是為了自己;雖然一口一個 「要自由」,其實還是不願低頭、不肯服氣;當他們頭腦越來越敏捷,口舌越來越討巧,真正改過的心反而悄悄溜走了……很多日常行儀的細節,其實就在透露一個人的內心,比如一個坐姿、一個晃動、一個眼神、一個擺臂。不管嘴上說得多好聽,其實心裡已昭然若揭。

在各種熱烈或靜默、嚴肅或活潑的場景下,不管是批評還是贊許,志工老師的循循善誘和較真堅持,都讓我讚歎:原來,真正的品德教育,不是讓孩子聽聽或說說算了,而是真的讓他們去體驗、去感覺、去調整自己、去承擔責任與後果、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心中懷有他人……如此,才讓五顆心見真章。

最後,張校長再叮嚀,這一切,為了能當「一個真實、輕鬆、無愧的人」。

真實,輕鬆,無愧。寥寥六個字,背後多少蘊意深長?

我也常聽到助教說這句話:「能學黃庭禪,因為我很誠實。」人生最可愛、也最可貴的,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真實是什麼?你面對過真實的自己嗎?常常觀照一下自己內心的狀態,當下有什麼存心,我們是否不曾察覺、不肯承認或自欺欺人,成了虛偽的大人?看起來總是很忙,四處奔波,當「跑跑居士」、「禪修遊牧民族」,喊喊口號「認識你自己」……《道德經》言:「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反而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輕鬆。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人越長大,反而越不容易笑了?為什麼我們認識更多路,反而開始裹足不前了?為何頭頂飄來一朵雲,偏偏籠罩著你?你在悄悄抗拒什麼?寬兩秒練習的第一個步驟,肩關節先鬆,胸膛敞開。馬上就有人問,胸膛敞開是什麼感覺?六祖說,世人不知白,就先與他說黑;不知長,就先與他說短。既然不知鬆開,就先來體會一把緊。把肩胛緊繃,鬆開;緊繃,再鬆開。不必去追尋什麼感覺,感覺自然會上來。當下即是,有什麼就看什麼。

然後問題又來了。當感覺上來了,你敢迎接那百分之百的感覺嗎?全然接受它,像浪花躍入大海,才能無愧。內心還有多少言,有多少陰私,哪裡藏汙納垢,想必自己最清楚。對外光明磊落,對內能致良知,無愧於心,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試想,若真的能做到「真實,輕鬆,無愧」,那樣的人生,該有多麼活潑,過得多麼圓滿啊!

活潑潑的心,當是給本性送上的最好的禮物。因為活潑潑的,正是生命的節拍。現代人享受律動,卻常常找不到拍子。我們有很多藉口,比如年紀大了、肢體比較僵硬、反應跟不上、關節不夠鬆巧等等,所以總是沒辦法「中節」。而我聽過講師最有力的一句反駁:「我們連放下自己,去服從一個節拍都做不到嗎?」

喔!原來不是做不到,而是因為舊有的習性、慣性太強大,讓我們沒辦法全然放下自己,沒辦法全權交付,讓自己卑微到貼近大地,學一顆塵埃在空中的舞蹈,體會到天地之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由律動。

人為天地之心,生命真正的律動,不造作、不刻意,就是黃庭一竅中的汩汩暗湧。在初階課上,多少人恍然發現,原來自己的生命就是這樣被一緊、一鬆所操控。有趣吧?曾經以為自己慈悲為懷,外行善哉,原來對內在那一股氣血各種打壓、抵抗、助長或捆綁,一點都不慈悲。曾經以為一心為己,熱愛自由,原來真正的自由,是不被胸膛那一股氣血操控的自由。鬆弛任運,苦中還能自在,才是真正的自在。很養生,為何不讓它儘管來?

就像很多人千里迢迢來到書院,上山耕讀,與大地做聯結,用經典印證生命。一邊耕種,一邊讀自己。到底只是來觀望一下,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是真的低心下氣,洗心滌慮來學習?到底是心甘情願,在長養陽氣,還是各種碎碎念,累積陰氣?收穫的到底是功勞還是苦勞?都由自己決定,由你的心境決定。

反正,不出多時,精氣神會為你回饋最好的答案。畢竟農作物是很老實的,本性也很老實。《孟子》說:「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在耕讀生活中,時常保留一份覺知在內,細細品讀;在日常動靜之間,返觀省察;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想來整個過程,就是虛而待物,逐漸照見「本我」的歷程。

本我是什麼?胸膛這股能量,內心純然一股天然、流行的氣。

每次上山,感覺比上班還忙。從早到晚的勞碌,卻不覺一點睏頓,日漸精神抖擻。反而回到滾滾紅塵,一下又變成流浪的小孩,眼裡又不見回家的路。心累了,那就是真累了。但生活總得繼續,提起一個志氣。講師說,讓你的生命的下一秒,比上一秒更養生。

當我們感到無所事事或面臨多事,不知如何抉擇時,想想聖人會怎麼做。那聖人如何作想,我又怎麼知道?唯有一點可以確認,自古聖賢一條心,他們總會選擇,可以利益更多人的事。

《傳習錄》裡,陽明先生說聖人與凡夫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心法。「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這個心法,返觀即是,感而遂通。換句話說,每個人的胸膛裡,都住著一個聖人。不被黃庭這股氣血捆綁,才能明心,才能見性,才能立命。

我想,果真能「讀我千遍也不厭倦」,定會漸漸打開一個全新的視界。如此活潑潑地,定會有照見本我的那一天,點亮全新的生命歷程。


 

如何面對不孕症的痛苦?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講師你好!練習黃庭禪有半年多,很多之前的煩惱都順利地化解了,或者至少能與它們和平共處。但唯有不孕症帶給我的痛苦無法穿越。懇請講師點撥一二,感激不盡。

張講師答:一個人有沒有小孩,能不能傳衍後代,自有我們的天命,是我們的因緣果報所注定下來的。另外一點,可能是我們把自己的健康摧毀了,所以無法懷孕,這個叫作自作孽。天作孽,還有可違,多積德就可以慢慢改善;自作孽,不可活,自己作孽,把傳宗接代的功能斷失了,這是自己的責任了。

怎麼說自己把傳宗接代的功能斷失了呢?現在的女權運動提倡,我要有自由墮胎的權力,可是,每一次墮胎對子宮都是一次非常大的破壞,簡直就是摧毀。曾經墮胎一兩次的人,以後要再懷孕的機率就會非常低,如果是35歲、40歲以後,機率就更低,而墮胎3~5次的人,她可以成功懷孕的機會,就幾乎等於零。現在的人提倡晚婚,又提倡可以自己墮胎,又提倡性的提早解放,可以説,現代人對於生殖能力的摧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從女性方面來說。

對於男性方面來說,現在發現男性精子的數量非常少。1毫升精子裡有多少精蟲,是有個標準量的,結果發現用以前的標準來衡量現在世界上的人,八成都無法通過。所以怎麼辦呢?只好把正常精子量降低。可是標準量降低之後,生育率也會跟著降低,精蟲數的活力越來越低,數量越來越少,當然不易懷孕。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也是我們自作孽,不可活。比如說,現在的男人喜歡穿非常緊身的內褲,這就限制了精蟲的活動空間,又喜歡吃化學的食物、喝化學的飲料、吃各種化學的零食。從醫學檢驗來說,每項食物毒素的含量都不足以造成對人的影響,但是你要瞭解一件事,精蟲是很微弱的東西,一點毒素就可以扼殺掉它的數目。還有,現在很多人晚睡晚起,都不運動,抽煙喝酒,這些都足扼殺精蟲的數目。我們又日以繼夜使用電腦,日以繼夜拿著手機,加上現在的人性開放,街上到處可以買到解放淫欲的東西器物等等,這些在在處處都在降低精蟲的數量。這就是自稱人類文明所做出來的這麼不智的事情,無怪乎現在的生育率慢慢地降低了。

所以,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恢復正常的飲食,把有毒的食品慢慢隔絕掉,然後多運動多站樁,把精氣神提升起來,只要代謝能力一提升,只要氣血循環一提升,免疫系統一提升,那麼我們身體製造這些精蟲的能力,慢慢就會恢復過來。我想這個是你目前可以做的,不過,即使這些你都注意了,能不能生小孩,依然自有天命。

我想得失榮辱的心,是造成你煩惱的主因,把這個得失榮辱的心放下,至於能不能傳衍後代,就只看天命了。而且,就算你傳衍了後代,後代也未必就對你有多孝順。看那山頭上好多好多的野墳,多久都沒有人掃過,多久都沒有人拜過,有子孫又怎麼樣呢?所以,我想過好現在的每個當下,多積德,多養生,這個是目前我們可以做的。


 

善本,帶來幸福滋味

作者:畢致

記錄善本是從2017年5月份開始的,剛開始也不知道該記錄什麼。把講師「幸福內心禪」有關善本的專輯反復聽了好多遍,還有生活禪同修的分享以及「幸福面對面」同修的分享,也給我很多啟發,漸漸地,我記的善越來越多,可以做的「善」也越來越多了。

首先,在家庭生活方面,跟老公和兒子的相處,我變得更加甘願了。以前,總嫌老公和兒子不愛乾淨,搽鼻涕的紙不能隨手扔到垃圾桶裡,起床以後不收拾房間,換下來的鞋子不拿到外面去曬,他們做完飯以後,廚房很髒很亂。諸如此類,我會一邊做一邊抱怨。現在呢?雖然有時候還會氣血翻湧,不過剛好拿來做寬兩秒練習的題材,不再抱怨、指責了。這樣,我就在善本上給自己記上一筆。這算是在家裡的行善吧。

我家去菜場的路上,有一所小學校。每次看到學校門口有垃圾,我就會撿起來。如果旁邊剛好有小朋友,我還會邀請他(她),帶動孩子跟我一起做。

每次去公園裡放生的時候,碰到小朋友和老人,我會邀請他們來看,希望能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善的種子。

工作中也有很多行善的機會。我在醫院做技術和檢查,上個星期天,檢查中遇到一個五歲小男孩,孩子被蚊蟲叮咬了,不停地撓身上皮膚,我立刻告訴家長,以後最好備一支蘆薈膠在身上,可以幫孩子解決很多皮膚問題。

同一天,我的手被檢查室的鎖扣劃出了血,回家後,我趕緊抹了蘆薈膠,這時,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小患者不停撓皮膚的情景。於是,我把蘆薈膠放進自己隨身的包裡,想著以後再碰到類似患者,它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晚上記錄善本時, 想起手被劃傷的情景,我想應該帶一個起子去醫院,把所有的門卡子檢查一遍,如果有鬆動的,就把它們擰緊。

真的像講師教導的那樣,在記錄善本的時候,會幫助自己反思一天的言行,有沒有成人成己?有沒有坦蕩磊落?

有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有一天,早上6點多,我就跟兒子老公一起去醫院做體檢,下午回家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6點,幾乎一整天都在外面。當我走到社區門口的時候,忽然有一股強烈的幸福感湧上心頭,內心好溫暖,好坦蕩、好充實!這幸福的感覺源自哪裡呢?想來想去,真的就是行善。一回到家,我馬上把白天的善事記錄到善本上,完後數了一下,一共做了11件小善事,例如把醫院樓梯上的燈關掉、儘量走樓梯不乘電梯、耐心行給農民工指路、讚美一位陌生姑娘對她老父親的孝敬等等。感受著心頭的溫暖和幸福,真的品嘗到一點福至心靈的味道。

感恩張講師的良苦用心,感謝同學的彼此助益,我會在這條朗朗大道上努力前行。


 

「恥」的故事——純仁無愧

【原文】

宋范純仁,坦白胸襟。不援維例,無愧於心。

宋范純仁,嘗與司馬光論役法,不合。後朝廷治司馬黨,韓維以執政日與光不合,得免。或勸純仁援維為例,純仁曰:「吾昔與君實同朝論事不合,則可,以為今日解脫地,則不可。有愧心而生。孰若無愧心而死乎。」

忠宣公嘗自言平生所學,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苟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聖賢地步。家訓如此,是以畢生無媿於心也。」

【白話故事】

宋朝時,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兒子姓范名純仁,後被封作忠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范仲淹的座右銘,在這樣一位忠誠的父親的影響下,范純仁為人忠誠正直,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封為朝廷的諫官,皇上允許他對任何官員有損國家的言行提出諍諫。

范純仁為官期間,大宋國力衰微,國庫空虛,一到災年,便民不聊生。為避免亡國之危,當朝宰相王安石勸諫皇上馬上變法、對農業、賦稅等各方面進行重大變革,皇上採納了他的改革意見,開始推行新法。變法引來了反對的聲音,王安石不惜代價,與阻撓變法的勢力做鬥爭。以司馬光為首的一批阻攔變法的朝廷老臣,被革職處分,整個朝廷敢於諍諫的大臣越來越少。

眼看變法引發的問題層出不窮,又恰逢災年,普通老百姓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還要交稅,如果交不上來,就要承受重罰……作為諫官,范純仁把一切看在眼裡,十分心痛,可變法一派的勢力強大,阻擋變法的官員有不少已被革職,自己人單力薄,此時去勸諫皇上,無疑是以卵擊石,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范純仁很猶豫,但他想起父親對他的教誨:任何時候都要對國家忠誠,不要被個人利益得失絆住手腳。他思量再三,決定不辱諫官的使命,給皇上寫勸諫奏摺。在奏摺裡,他清楚地寫明現在不適合驟然變法的理由,也詳述了變法帶來的各種弊端,呼籲儘快停止,否則後患無窮。可是,第一封摺子交上去後,沒有任何回音,范純仁毫不氣餒,又寫了第二封、第三封。

身邊的侍從見他毫不避諱地針對當朝重臣王安石,都很擔心,勸他替自己考慮後路。范純仁說,言辭犀利就是為了引起皇上的重視,只要能讓國家黎民少受點苦,個人的安危算不了什麼。

果然,范純仁諍諫阻止變法的事被王安石知道了,王安石勸皇上從大局考慮,不要讓改革前功盡棄。最終,皇上聽從了王安石的建議,但他知道范純仁為人忠誠,不忍將他革職,就把他貶到一個偏遠地方做賑災的小官。

范純仁身邊的侍從都替他惋惜,想方設法讓他免於這次處罰。他們聽說,曾支持司馬光阻止變法的韓維大人近期官復原職了。原來,韓大人暗地裡找到王安石,說自己當年與司馬光政見不和,這次阻止變法也是受司馬光同黨的蠱惑,請求王安石跟皇上進言,降低處罰。

侍從把這個消息告訴范純仁,請他也效仿韓大人的做法,說不定可以留在京城。聽完侍從的話,范純仁說:「我當年的確因政見不同與司馬光在朝廷上有過爭執,但這與我這次諍諫無關。我與司馬大人一樣,不支持變法,特別反對皇上這次加強徵兵勞役。我這次被貶也是因為此事,怎麼能把責任推卸給司馬大人呢?這是小人行為,我寧願堂堂正正地死去,也不願意心懷愧疚地苟活!」

忠宣公說,他一生學習,得到的就是「忠恕」二字,這兩個字一輩子都用之不盡。他告誡子弟說:「一個人就算是愚笨之極,但批評起別人來總是講得頭頭是道,顯得很聰明;一個人再聰明,寬恕自己時總是顯得很糊塗、很愚昧。如果一個人能以指責別人的心來指責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他人,他不可能成不了聖賢。我一生都是按照家訓在生活,沒有做任何愧疚於心的事,可以死而無憾了。」

人的一生,如果能夠像范純仁大人這那樣問心無愧地活著,那會是多麼榮耀的事情!他為官為人的的事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效仿。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四冊恥篇《純仁無愧》)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純仁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