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59期:2018.01.01

一、主題文章:2018,讓耕讀帶我回家……

她,常住中嶺山,在外人看來孤寂清冷的山中歲月,卻是她滋養身心性命的幸福歷程。當「耕讀」的真義被揭開時,她豁然開朗,看著身邊的真人真事,滿懷觸動……謹以此文,獻給我們的2018。

二、問答集錦:人人都能學會讀心術嗎?

讀心術,莫非是聽到他人心聲的玄奇法術?非也非也,往外便是旁門左道,往內卻是賢關聖域。它的內涵,竟然就是……

三、禪院軼事:內心有機農場~找回天職的生活實驗

這是臺灣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到內心農場拍攝的短片。邀您親臨體驗,在簡樸的耕讀生活中,我們可以打從內心,生出直面生命的勇氣和力量。

四、園丁故事:「恥」的故事——勾踐嘗膽

春秋時期,吳國攻打越國,越王勾踐未聽臣子勸誡,魯莽迎戰,兵敗被俘,在吳國為奴三年。期間受盡侮辱,吃盡苦頭。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不忘國恥,最終一雪前恥,得報大仇。

2018,讓耕讀帶我回家……

作者:李瑞穗

生命是一種學習與啟發,耕讀是一種生活與雅致。

一般人對「耕讀」的認知就是耕田與讀書,且完全是不相干的兩件事,然而在中嶺山這十幾年的歲月,卻是我們的生活自然模式——簡樸、踏實,滋潤於古聖哲的睿智中,珍惜這份福報,知足地過著這樣充滿山林動力的恬靜日子,也與早已不計其數的來自都市的「假日農夫」分享著。

近年來,張講師更是關懷人們身心性命的滋養,將「耕讀生活」結構完整地分享開來,也因此激發莘莘學子對耕讀的嚮往、學習與提問。

一日講師在解答「讀」的真義時,引用了蔡琴唱的「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喔,頓時我的黃庭為之一亮,好個「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呀!

是的,「返觀覺照」,一次次地「讀」,一次次地「覺知」自己當下的身心實況。

是呀,「細細品嘗」,於心性的主幹上,不斷地揣摩、探究、省思、檢討……

在這追尋的整個過程中,不就已把身心「讀」活了嘛!

懂得「讀」自己的喜、怒、冷、暖、鬆、緊等等變化,自然也就有能力「觀察」外在人事物的推演。

「耕」,人人皆有一口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好好地去耕耘,去做有意義的事。張講師再次以著輕鬆平實的話語,道出「耕」全方位的定義:耕田、耕事業、耕子孫、耕心、耕性命……

是的,於生活各個層面、角色和分位,甚至在身心性命上,又何其不耕呢!

誠如孟子云:「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然而,這似乎也只有能「讀」的人,方有檢驗「是長養還是消亡」的能力。

原來「耕讀本一家」!

懂得「耕」,生活不再盲目;

懂得「讀」,生命不再乾枯!

耕讀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光只是一個想法或口號而已。

以下的「真人、真故事」帶給我莫大的觸動與啟發,現就以誠摯的心分享給大家,當作我們一起迎接2018共同成長努力的目標。

她,90年代的女生,自從2011年學了黃庭禪之後就不再出現,直到2017年,她突然上中嶺山參加「耕讀生活體驗營」,才得以再續前緣。

第一天看到她,標緻、慧黠、幹練,但為何身心如此疲憊,神情如此冷漠呢?但是,也沒急著去關懷與問候。尊重她,讓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沉澱、靜默吧。

隨著耕讀生活白天農耕的操練,晚上「農夫們」一起分享、讀經、打坐,這份返璞歸真的單純,很快地喚起她本就具足的真善美的情懷。她的性情,本就坦率,自我要求嚴格,總想戰勝自己。或許也因有這樣堅毅的特質,讓她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擁有豪車名牌。

但是她的身心卻安定不下來,吃不下睡不著,即使沒事也煩躁不已!她開始思索,開始吶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回到黃庭禪的家!雖然當年在初階課程中,也知黃庭禪是根本究竟的學問,但要面對煩惱,要吃苦養氣……她不願意!因此她更拼命地往外追逐名利事業來肯定自己,她得到了,但她卻也失落了……

在每次的分享中,她看清自己生命的真實,用心地檢討、省思過去歲月的懵懂,不懂得放過自己,且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著至親,當然大家都受累了!

短短七天的耕讀體驗,她重燃這盞生命的明燈,更將可落實的「耕讀生活」帶回了紅塵。回去後,不定時地會聽到她生活寫實的分享,她說:

「先生說,我終於有耐心聽他把話講完了。」

「能感受到父親也需要關懷,不再只一味地索求父親做他該扮演的角色。」

「能夠安下心來陪伴孩子,寶貝的情緒居然也能安穩下來了。」

「還有,面對事業上的種種人事,也能安然地看待與處理,喜悅的是,居然能不受影響地吃得下、睡得著……」

她的故事情節或許對於大家並不陌生,因為老天爺給人的劇本沒幾種,而她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她,2011年在黃庭禪課程中,找回內心的家,雖然課後,她任性地要當個離家出走的小孩,拼命地往外追逐去了。經過五六年後,她回來了,回到她內心的家。

在山林中跟著耕讀體驗活動的安排,一起學習既耕且讀,一切離不開「觀照」,她能跟得上腳步,能清晰地表述身心氣機的實況,這不是偶然,更不是瞎矇,而是早已在初階課程中「點亮了心燈,栽下心性的種子」,只等待時機繼續萌芽而已。若沒有當年初階的洗禮,任再聰慧的人兒,也很難揣測到「讀」的真諦。

每個人皆是上天厚愛的孩子,有著萬物之靈完美的心性。2018又是嶄新的開始,處處充了生機與希望。就讓耕讀帶我們一起,回到內心的家……


 

人人都能學會讀心術嗎?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講師您好,請問孟子的「知言」算不算是對內心的一種「耕讀」呢?

張講師答:對啊,雖然這兩個字眼看起來不一樣,但內涵卻是完全一樣的。知言就是瞭解自己心思的動向,瞭解自己的習氣,把自己的優點缺點都看清楚。先瞭解自己所在的位置,這才算是踏穩讓自己進步的第一步。一個人的心性要進步,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做對的事和已經做錯的事在什麼樣的方向上,那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所以,平常對自己內心喜怒哀樂的觀照、對自己內心的各種習氣的發現,才算是踏上進步的第一個階梯。

耕讀的「耕」,就是代表我們在社會上付出的各種勞務、各種心力。耕讀的「讀」,就是去觀察、去體會、去經歷,其中最重要的是去認識自己的內心,讀出自己的心境,讀出自己的心術,而這也就是孟子的「知言」。

我相信在這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縱使他有著非常多的脾氣毛病也是如此。那麼要如何才能認識到真正的自己呢?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個人在付出的時候、在辛勞的時候,或在遭逢逆境的時候,因為那時隱藏在內心真正的「言」、內心真正的聲音才會泉湧而出。所以要讀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讀心術,讀心術不是讀別人,最重要的是要先讀自己,自己的心術正不正都讀不出來,你怎麼讀別人?

自己的心術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首先要承認,而後才能面對它、改善它,你躲避也沒用,躲避就失去了進步的機會。要讀出自己的心正的有哪些、邪的有哪些、好的有哪些、壞的有哪些、藏汙納垢的是哪些、無法面對的是哪些……把這些「心」都讀出來,然後才能往進步的方向邁進。

很多學禪的人,都能夠在生活中覺察自己的心思,但是還沒有真正在苦勞裏面去覺察、去磨練。一個人真正在苦勞裏,當下那種內心的浮躁、不安、委屈、好逸惡勞、自以為是……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聲音,才會慢慢地浮現出來。所以在「耕讀」中的覺察,其收穫會比平時靜靜觀察要深入得多,可以挖掘到更深層的不淨心聲,這時所知到的「言」,將會比以前真實得多。

因此,讀心必要從苦勞中才讀得出真心來,所以叫「耕讀」,唯有「耕中讀、讀中耕」才會進步。怎麼進步呢?進步不是在安逸中進步,安逸、順境中大家都很進步,唯有在逆境中、在苦勞中還能夠保持得住那顆光明磊落的心,這樣的心才可靠,這樣的心才有定力。真心不是那種瞎貓碰到死耗子,不是那種僥倖存在、忽東忽西的心。所謂清靜、光明、安寧的心,必須在苦勞中、動盪中能夠持得住,這個心才算是有定靜的能力。這就是「耕讀」的價值,「耕」的時候也在「讀」,「讀」要進步就得「耕」。

「耕」不限定在田地裏面,各種苦勞都算在內,各種逆境更算在內,然而當你真正到田裏去耕種,那種勞動筋骨、流汗操勞,它將立竿見影地挑動你好逸惡勞的心思,它將馬上就可以挑戰到你那躁動的心情。一般辦公室裏的工作雖然操勞,跟體力上的勞動還是兩回事,但兩者都可耕讀。比如你是一個做業務的,你最怕的事就是去按電鈴,不斷按電鈴就是你的「耕」,那麼你就去按,一直去按,不斷去面對被拒絕、被質疑,這就是一個業務員的「耕」;再比如下雨天最懶得出門,那麼碰到下雨天,你就穿著雨衣勇敢出門,你該做的就是去面對、去耕,然後在面對的過程中,不斷掃描自己的心意。

試試去持守一個光明磊落的心。去面對那個操勞、那個浮躁、那個退縮、那個不甘願,然後在當下觀照自己,讀自己的心、知自己的言,再看看自己的意誠不誠、心正不正,這就是耕讀的含義,也是知言的內涵。


 

內心有機農場~找回天職的生活實驗

 

 

 

 


 

「恥」的故事——勾踐嘗膽

【原文】

越王勾踐,焦思苦身。不忘國恥,嘗膽臥薪。

周越王勾踐之困於會稽也。喟然歎曰:「吾終於此乎。」大夫種曰:「何遽不為福乎。」吳既赦越,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耶。」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卒沼吳以雪恥。

國恥不可不雪也,但雪之貴有道。勾踐臥薪嚐膽,生聚十年,教訓十年。五問於包胥,五對於諸大夫。內命夫人,外命大夫,曰:「內有辱,子也。外有辱,我也。」徇於軍者十次,故能一舉而雪會稽之恥焉。

【白話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攻打越國,想侵佔其國土。越王勾踐沒有聽從大夫範蠡以守為攻的意見,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生猛地迎戰,被吳國大敗於會稽,越王勾踐被吳軍圍困並活捉。無奈之際,勾踐只好聽從大夫範蠡的意見,想盡一切辦法與吳國求和。勾踐千方百計打通各種關係,終於求得吳王夫差的同意,不過,唯一的條件是讓越王勾踐夫婦到吳王身邊為奴,以顯示越國甘拜吳國為臣的誠心。

其實,吳王夫差並不相信越王勾踐是誠心歸服,於是,便用最苦、最刁鑽的苦役使喚他們夫婦,比如讓勾踐給他當馬夫,上馬時故意讓勾踐彎著腰,踩著勾踐的背上馬,那一刻夫差得意昂揚的表情讓勾踐的心在滴血:想我堂堂一個越王,今日竟然被人侮辱落到如此地步,真是無臉面對祖宗和百姓!

但是,一想起文種大人的叮囑,他的內心就平靜下來,他知道這是吳王對他的試探,稍有不慎,整個越國都難保。為了復國,他臣服下來,更用心地服侍吳王,餵馬、倒馬糞都不在話下。

有一次,吳王生病了,為了讓吳王早日康復,勾踐日夜在病床前看護。太醫要根據吳王的大便情況開藥,勾踐二話沒說,主動請纓擔下了嘗便的任務。

就這樣過了三年,勾踐對吳王的「赤膽忠心」已被吳王和身邊的大臣們看在眼裏,他們無不被勾踐的誠心感動,只有吳王夫差身邊的老臣伍子胥對這一幕幕不以為然。

伍子胥是吳國德高望重的老臣,他多次向夫差諫言,要小心勾踐的「忠誠”」,告誡吳王說:「此人意志堅定,可伸可屈,有遠大的雄心抱負,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越國的強大,不要被他的順從迷惑,要早日除掉吳國的這個競爭對手……」

可是,勾踐夫婦把吳王服侍得細緻體貼,讓他心花怒放,吳王夫差根本聽不進去伍子胥的建議。而且,吳王自認考察試探勾踐已久,發現這個亡國奴只是用心地當他的僕人,哪還有什麼野心?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為了顯示與吳國結盟的決心罷了。

吳王警告伍子胥不要再挑撥離間,伍子胥不惜以死勸諫,依然沒有讓吳王警醒,最後他反而被吳王賜死。臨死前,伍子胥做了最後的忠告:「我死後,不要將我的身體埋葬,請將我的頭顱掛在城牆門口,讓我親眼看著越國的軍隊衝進城門……」可是吳王夫差卻絲毫聽不進去。

勾踐到吳國第三年時,因為夫差認為他對吳國已經沒有任何威脅,所以就把勾踐夫婦放回了越國。

回到越國後,勾踐便開始實施自己的強國計畫,希望儘早洗刷敗兵會稽和在吳國為奴三年的恥辱。可是,越國百姓們愛戴勾踐,都希望讓自己的王吃得好、喝得好、住得好。勾踐怕這種安逸的環境磨滅了自己的鬥志,於是就把自己上好的龍床換成簡易的木板,用稻草代替褥子,屋中裝飾一切從簡,並在屋內的梁上掛了一個苦膽,每日餐前先添一下苦膽,讓滿嘴苦味,目的是告誡自己:難道你要忘了會稽大敗和為奴的恥辱嗎?勾踐日日苦思如何讓越國早日強大。他任命夫人調停管理後宮事物,外面任命大夫協理國家大事。他對夫人說:「後宮有蒙羞的事情責任在你,外面有難堪的事情責任在我。」

就這樣,勾踐用十年的時間凝聚人心,又用十年時間教化百姓。他讓夫人帶領百姓們織布,讓文大夫大力扶持百姓種地,使百姓豐衣足食。為了讓自己記住以前吃過的種種苦,他和夫人堅持每日親自到田間下地勞作,百姓們看到後都深受感動,個個都以辛勤耕田為榮,不貪圖意外之財。就這樣,越國國力日漸強盛起來。

這期間,吳王曾多次派使者過來查看勾踐是否有背叛之意,並帶來綾羅綢緞和珠寶等誘惑勾踐,勾踐總是表現出以往的謙卑,並把吳王送過來的珠寶都分給百姓,自己分毫不取。勾踐和百姓們同吃同住,讓吳王認為他念頭簡單,只是想讓越國百姓豐衣足食,而絲毫沒有發展軍隊進攻吳國的打算。使者把勾踐在越國的言行回報給給吳王,吳王很是放心,監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越王勾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吳國眼皮底下壯大了自己國家的實力。期間也曾出現過危急的情勢,讓勾踐懷疑自己的實力,並擔心自己喪失鬥志,但每次當他嘗苦膽的一刹那,馬上就會清醒過來。他不斷地向賢能的士大夫們請教對策,終於,經過二十年的發憤圖強,越國的實力遠遠超過了吳國。

這一年,勾踐親自帶兵,一股作氣打敗了吳國,當吳王夫差得知自己被越王勾踐圍攻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終羞憤難當,自刎而死。

勾踐知恥而後勇,能夠忍辱改過。回國後,他用日日舔嘗苦膽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過去的恥辱。二十年來,他堅持親自下地勞作,體驗百姓疾苦,教育百姓們要勤勞善良的同時,不能忘記國恥,最終一舉洗刷了會稽戰敗以及吳國為奴的恥辱。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勾踐嘗膽》的故事,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傳奇。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四冊恥篇《勾踐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