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25期:2017.01.21

一、主題文章:從聖母峰飄落的一根線

人生本是一場奇蹟之旅。但當人們迷失於欲望時,新奇的旅程變成了昏昧的煩惱塵勞。學習放下感動,剪裁虛文,去追尋那心體的光明吧。您將品嘗到聖母峰飄落的一根線,穿過針孔的滋味。

二、問答集錦:如何才能真正柔軟下來?

身為妻子和母親,性格裡的硬,卻讓自己和家人,經受了很多摩擦和傷害。硬的背後是什麼?如何真正地柔軟下來?智者的忠告,哪怕只落實一條,幸福指數都會大幅提高。

三、園丁故事:《朱雲折檻》

《朱雲折檻》講述了一位芝麻小官,直言治奸臣的故事。他官職雖小,卻不願苟且度日;他一身正氣,誓死也要請命鋤奸,以保國家安定;他俠肝義膽,一心只願與聖賢為伍。

從聖母峰上飄落的一根線

作者:林宛蓉

一根線,從聖母峰的山巔之上飄落,穿過了山底一根繡花針的針眼。

無論你是否相信,生而為人,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奇蹟。

懵懂的抵抗

第一次上山行禪,帶回瑞穗姊送給我的兩個字:懵懂。然而,那時隱約看到真理的喜悅,像心頭飄散不去的雲霧。即使只有一線之明,如霧裡看花,也能沾沾自喜。也不覺有什麼不妥,反正一切順遂。

第二次上山,瑞穗姊認真看著我的眼睛:「胸中不正,眸子眊焉,孟子說的。」

我汗顏,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胸中不正——就是沒有良知啊!為什麼心被蒙住,還一無所知?從前只說壞人「喪盡天良」,如今驚覺:原來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一直佔據著道德制高點,卻任由「天良」在心中一點點泯滅,並且毫無察覺?

想起進階課前,隊輔培訓,助教說了一句:「能學黃庭禪,因為我誠實。」字字鏗鏘,如巨石捶心。雖然腦子還沒轉過來,氣上湧動不已。我暗自感慨:「這大概就是我的謎底吧!」你有沒有坦誠面對過最真實的自己?

又想起講師的經典語錄:「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對那一方寸的抵抗。」原來,懵懂就是一種抵抗!心上多年累積的情識攀附,常常讓我不知所措。懵懂成為一層面具。寧願懵懂,也不願直面一個個浪頭。久之,心上那層霧濛濛再也拿不掉,甚至覺察不到。

這次上山,還不止一次聽到「拿掉感動」四個字。直到後來,我才漸漸在身中體會到:拿掉感動,不是不可以感動,不是為心豎起四面高牆,而是不虛偽不遮掩也不逃避地、直面感動帶來的氣血——情緒背後的實相。當你看到自己最真實的模樣,還願意去坦白、去敞開、去迎向……

反省過去,自己似乎總以從事劇院藝術為藉口,耽溺於聲光影色,為將藝術的美付諸筆端,企圖打動人心。當感動成為我評判一切的標準,常常遇到言語無力、文字失效的時刻,浮想聯翩就成為人生一大樂事。不知不覺,心中貪嗔癡已重。講師說:「能進能出才是一條龍。」

在山上數日,精氣神漸漸長養,不斷練習向內觀照。終於,在某些時刻,體會到胸膛通澈,頭腦輕盈,內心常含一股淡淡的喜悅,眼眶彷彿也進來了更多的光。我想,大概就是嘗到了一點清明的滋味,再難忘懷。

光明的功夫

山上期間,偶遇颱風來襲,書院停電。沒法用電腦工作,於是我從身後書架上抽了本書,隨意翻開一頁,已經忘了那頁講的什麼故事,只記得一句話讓目光久久徘徊——「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雖然還不曉得這個「光明」的深意何在,只知道王陽明臨終前,弟子問遺言,先生只說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然而,上周剛結束的初階課,正練習找心體。找到心體,就可以練習預備即將到來的情緒,「就像準備打開家門讓你的好朋友進來」。

幾日後,進階課裡,開宗明義提出了學習心法,找對工具有多重要。「要照亮一個山洞,唯一的工具就是光。」講師說:「沒有偏私陰私、無不可告人,就是光明。光明可以說就是正心哪。」

提起正心,莫如顏回。子曰:回也,三月不違仁。說備受夫子讚歎的顏回,可以堅持三個月都不違背自己長養的仁德。

某日路邊等車,我突然想起這句話,試試自己能堅持正心多久?看著眼前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路人往來,形形色色,三分鐘不到,胸中必有一物……唯有自身中才能驗證這抽絲剝繭的正心功夫有多不易。

記得在課堂裡常常聽到「鬆就是接納」。什麼是接納?「想像胸口像一塊海綿」。情緒如潮水,浸透胸膛。我一開始就嘗到了「海綿」的甜頭。從前不敢面對的事物,原來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正竊喜,以為找到了一勞永逸的法寶,從此可以海納百川、波瀾不驚了。

沒想到,後來一堂表面上再平靜不過的體驗課,卻讓內心翻江倒海。這也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如履薄冰、邁不開步子的感覺。掌中水波微微,心頭波濤洶湧。看到內心眾生相,那些立志的背後,沒有厚德,無以載物,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還想渡誰呢……排山倒海而來的挫敗感,讓我非常無助。

想想,其實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以前常常委屈,原來只是總把自己當弱者;以前覺得敏感,原來只是陰私滿腔;以前以為的小心翼翼,原來只是卑諾扭捏……還想起很多不知感恩的日子,怨天尤人,只為一己之私。

那種感覺,就像把一個陰暗的自己從心地底裡挖出來面對面,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你不得不承認。沒見過黑暗,怎麼知道光明呢?

《傳習錄》的啟示

就像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我也曾一直糾結,自己最適合走哪條路。從新聞到藝術到教育……人生每個十字路口的急轉彎,在別人看來也許不可理喻。我心裡也時常有疑問,還有一股說不出的執拗。

直到最近,看講師的《傳習錄》,我才訝異地發現,很多謎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解答。這些穿越百年而來的聖賢心學,依然為後世提供最具價值的、應對進退君子之道。當我們陷入現實的迷惘,「不妨先想一下,如果是聖人,他會怎麼做?」

《傳習錄》上篇,陽明先生與弟子徐愛的問答令人唏噓。其中一句——「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讓我不得不反省,過去寫了多少「虛文」?本來簡單一句,卻要用十句來說。多少華麗辭藻的背後都有沽名釣譽之嫌?

想起十二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市裡作文大賽,洋洋灑灑寫完,忘了究竟想說啥,標題琢磨半天,索性一揮筆——「人生在世」,然後志得意滿走出考場。結果那篇文章後來拿了頭獎……如今再看,為當年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驚出一把汗。

過去只是想著怎麼發出自己的聲音,以為百家爭鳴總是好的,直到看《傳習錄》裡,王陽明慨歎文中子——因效法夫子著《論語》、《春秋》而備受世人譏諷。我從來沒想過,當每個人都標榜要做自己,當每個人都捍衛自己無限的言論自由,當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奪取社會的傳聲筒,那些不同聲音,不一定是對公平的真正保護,而很可能任由異端埋沒真理,是對真理的不負責任啊!

正如陽明先生說:「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為了讓後人直抵經典中的義理,孔夫子刪詩書定禮樂,刪去那些引人遐思的篇章和細節——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太多細節,反而會蒙蔽大是大非的判斷力。我才明白,從前那些舞文弄墨,大多只是用「虛文」為自己搭起習性的溫床,築起妄念的高塔,反將本性囚禁其中了……

我曾經很喜歡用心湖作譬喻,凡事如同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而湖底亦有暗湧不止。而《傳習錄》告訴我,聖人的內心,應如明鏡:凡事來了,用內心去照見,凡事走了,那麼影像就消失,如風去竹不留聲,雁過潭不留影。

心的轉變,原來只在一瞬之間,決定你是否要跌入暗昧的念頭漩渦,或者,走上存天理的光明大道。

因為現在幼稚園工作的關係,讓我常常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狀況百出的赤子。他們情緒來去如風,精氣足得不可思議。每雙瞳孔神光奕奕,叫人忍不住讚歎這造物主的神蹟——就像那聖母峰上飄落一根線,穿過山底的針眼。

講師說:「小朋友是懵懂無知的,但是對氣血的懵懂無知,就是真知。」當赤子滾入紅塵,跌跌撞撞,最後還能走上返璞歸真的大道,尋回人性之初的赤子心——就像那聖母峰上再次飄落一根線,再次完美穿過山底的針眼。

第一次奇蹟發生的時候,我們無從知曉。但願這第二次奇蹟,我們可以親眼見證。


 

如何才能真正柔軟下來?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講師您好!我的性格從小就很硬,爸爸也經常說我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雖然通過學習黃庭禪改了不少毛病,但骨子裡的硬仍然在,對先生及十幾歲的女兒更是明顯。請問講師我要如何練習才能讓自己真正地柔軟下來呢?感恩講師。

張講師答:你一直比較剛硬地對人,那是因為你只為自己而活。你不曾想過別人的立場。如果你體恤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對人懷著善意,你就會開始柔和。不能只是說我很硬氣,我一條腸子直通到底,所以我要對你這麼硬地跟你講話,這叫做「自私自利的傢伙」!只為自己而活,你沒有想過別人的感受、別人的需要。

如果你站在你的先生、你的女兒的立場想一想,我想倒也不是要讓你變得非常陰柔諂媚,起碼有一種友善吧。指責別人的缺點,心想想這是多大的缺點,還根本只是芝麻綠豆大點兒的小事啊?當你自己犯了類似的缺點的時候,請問你是希望別人如此暴躁剛硬地對著你叱呵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就將心比心,將心比心才公平,才廓然大公嘛。對於小小的錯誤,我們還是剛正、剛烈以對,顯示出自己氣量的不夠。一個人為什麼從小到大習氣都改不了?俗話叫做「狗改不了吃屎」,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受胸膛一股氣的指使,受胸膛一股氣的控制,如果想要解脫胸膛那一股氣對你的控制,只有好好練習黃庭禪所教導的「寬兩秒」,往內去觀照氣機的實相吧。


 

《朱雲折檻》

「忠」的故事

【原文】

漢朱雲,字游,平陵人。少輕俠,年四十改行。成帝時為槐里令。上書願借上方劍,斬佞臣張禹。上怒,命斬之。禦史將雲去,雲攀折殿檻,呼曰:「臣得從龍逢比干遊地下,足矣。」上怒回,乃赦之。命勿治檻,以旌直臣。

朱雲,一槐里令耳,乃敢借上方之劍,以斬佞臣張禹,是其身未從龍逢比干遊地下。而其心早已從龍逢比干於地下矣。成帝雖非賢明,亦不願自儕桀紂。非特不治罪,且不治檻以旌之,有足多者。

【白話文】

漢朝有個大忠臣,名字叫朱雲,字游,他是平陵(今山東濟南)人。他年輕的時候輕財好義,四十歲的時候開始拜師讀書。到漢成帝稱帝的時候,他做了槐里縣的縣令,是一個很小的官,也就是俗話說的「芝麻官」。即便他當了官,但他依然是不改初衷,俠肝義膽,剛正不阿,敢說敢當,為當地的百姓造了很多福。

而當時的朝廷裡有一位名叫張禹的大臣,因為曾做過成帝的老師,被任用為丞相,很受成帝的尊敬。但是張禹因為受到皇帝的信任與尊敬,漸漸地變得目無王法,經常利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謀私利。最初朝中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諍諫,請求皇帝不要再相信張禹的話。但是,張禹卻說是這些人污蔑他,反而讓這些正直的大臣受到了成帝的懲罰。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敢再向皇帝揭露張禹的各種罪行了。於是,張禹也就越來越猖狂了。

朱雲聽到這件事情,趁著一次上朝見到皇帝的寶貴機會,便跪在成帝面前,良久不起來。

成帝就問他:「你為何長跪不起,也不道一句話?」

朱雲回答說:「臣想請皇上賜臣一件東西,希望您能答應。」

成帝便有了興趣,心想:還有這樣大膽的臣子,敢向皇上索要東西?便問道:「你要朕賜你什麼東西呀?」

朱雲一聽,直起身子來,大義凜然地說:「臣想請皇上賜臣一把尚方寶劍,我要斬下奸臣張禹的腦袋!」

成帝一聽勃然大怒,呵叱道:「你這個不知好歹的芝麻小官,膽敢傷害朕的老師。來人,拖下去斬了!」

聽到成帝的命令,朱雲也不起來,還是跪在那裡請求皇上賜尚方寶劍。這時候禦史奉命進到朝中,開始捉拿朱雲。朱雲被兩個禦史拖著出了大門,經過階梯時,他雙手死死拽著門外的欄檻不放,最後把欄檻都折斷了。朱雲大笑道:「我將有幸和龍逢、比干一起遊地府(龍逢是夏朝忠臣,因直諫被夏桀殺害;比干是商朝諍臣,因直諫被商紂挖心剖腹。朱雲自比這兩位忠臣,希望成帝以桀紂為戒),真是死而無憾了呀。但是就是不知道以後咱們的漢朝將變成什麼樣子?」

這時候朝中一位大臣,名叫辛慶忌,看到這種場景,立刻跪了下來,請求皇上赦免朱雲。他說:「朱雲的直言無諱的為人盡人皆知,如果朱雲說得對,那皇上不能殺他;如果他說得不對,皇上也應該寬宏大量,保留這樣的忠臣。」說完,辛慶忌便不斷磕頭請求皇上赦免朱雲,磕到頭都出血了。

成帝被辛慶忌的真誠所感動,又加上朱雲剛剛的話,他的氣也消了,並也意識到不願意做桀紂這樣被後世辱駡的暴君。於是,他便令禦史放了朱雲。

事後,宮中主管帶人來修被朱雲損壞的欄檻時,被成帝攔住。成帝說:「讓這欄檻就這樣破損著吧,這樣會提醒我要做一個明君,而不是像桀紂一樣的暴君,也以此來表彰朱雲這位直言的忠臣。」

國中之人聽聞朱雲這件事情以後,無不稱讚他的剛正不阿。大家都希望做一位忠臣,國家的風氣也越來越好。

朱雲的官職並不高,但是他一身正氣,敢於直言治奸臣。雖然他知道結果可能不會很好,但是他為了國家的安定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畏懼。在他的心目中,錢財地位不是最重要的,他嚮往的是做像龍逢、比干這樣的忠臣,所以即便面對死亡,他也面不改色。正是因為他的正直,警醒了成帝,讓國家更加安定。這需要何等的勇氣?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二冊忠篇《朱雲折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