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23期:2017.01.01

一、主題文章:驚喜——五百年的時空穿越

來自中嶺山常駐志工的肺腑心言,2017伊始,送來最最暖心的祝福~~

二、問答集錦:年關總結,一無所獲怎麼辦?

年底總結時,才發現光陰飛逝,可說的成果乏善可陳,心裡滿是失落自責。到底該怎麼辦呢?禪師的忠告,或許能助你明年內外都有一番不同的天地。

三、園丁故事集:張劭待式

漢朝的張劭與范式讀書時是同窗好友,他們兩人被後人稱為「朋友有信」的楷模。原來,他們為了相互遵守兩年前的一個約定,都克服了很多平常人很難化解的困難,做出了不尋常的舉動,請來一起欣賞這個千古流傳的關於「信」的故事吧。

驚 喜——五百年的時空穿越

2017即將到來,又是嶄新的開始。

若有人問我2016最大的收穫從哪裡來?我會不假思索地說:「來自張講師講述的王陽明《傳習錄》和喜馬拉雅問答。」那份感恩與法喜之真切,實難以言語與文字表達!

記得在學習黃庭禪之初,由於生性好東學西學,總希望趕快全部學完,但這次卻不一樣了,觀照的學問這麼活潑有趣,不花任何成本,不挑任何時間,隨時隨處往內一觀就行啦!可萬一一下子就學完了,怎麼辦?

也因此總喜歡穩穩地、細細地、實實地品味著講師的每一個教導,若不是講師循循善誘:「要讀經典!經典一定要讀!」 恐怕這輩子也難有機會進入老祖宗性理心法的寶庫,體悟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諦!

真的好感恩!!!

這門學問很奇妙,只要主軸抓得到,其深度廣度卻可無止境地自然延伸,也常在聆聽講師的視頻、話語、與人互動,在自己煉功時,一次次不經意地更深邃地體悟真靜中平實的真境。真可說是:

能自得時還自樂,

到無求處便無憂,

而今看破迴圈理,

笑倚欄杆暗點頭。

而其中真趣,卻實在是無法與人說透說全。

可是,哇!真是感恩與惜福——2016講師開講了《傳習錄》,還在喜馬拉雅平臺開放了問答!這性理心法與道在日常活用的大禮物,實在是意外的驚喜!!!

抱著嶄新學習的心境,進入陽明先生《傳習錄》的問答中。更是日日期待聆聽講師對喜馬拉雅上網友們提問的解答。那份新穎與機趣,真的是只有知音說給知音聽呀!

好生感謝陽明先生的學生們,從深至淺,從勤至惰,從有禮至賴皮……層出不窮的問題,也常令人噗哧一笑,這些問題,不也是張講師經年來在給學員解答的問題嗎?而講師更是引人入勝地引導著我們,體悟陽明先生如汪洋大海般的博學與主軸清晰、反應靈敏、條條依理的回答,悠遊於五百年間的問答中,發現古今同一道,早已跳脫了時空的隔閡!

講師說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可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得上。可是聽講師的經典很好,寬兩秒也練,打坐站樁更沒少,但總令人無奈的是,當面臨人生進退維谷之際遇,進入浮華滄桑情感世界,遭遇紛紛擾擾生活困頓,甚至看到社會熱點新聞等林林總總的現實問題時,老祖宗的智慧在哪裡?如何才能連結到經典寶庫中呢?

這實在氣煞多少翩翩君子,考倒多少英雄好漢呀!

話至此,還真要感謝造就喜馬拉雅問答平臺的所有人兒,感謝成就能跟講師直接提問機緣的眾多付出。而講師無論解哪類的題,總是主軸清晰,精點其要處,撥雲見日,解開迷津,同時也讓我們見證到「道在日常生活中真實運用的活潑性」,感佩之至!

2017新年的到來,多美好的時光呀!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精進不如眾精進,在這新的一年,就讓我們一起互相激勉,《傳習錄》好好用心來研習,這可是畢生必修的課程,更是此生隨伴身心性命滋養的題庫寶典喔!

喜馬拉雅的問答,更是包羅萬象,生命中可遇的,不期而遇的,不想遇卻偏偏遇上的種種生命課題,為您自己,更為您關愛的親友,好好來聆聽,以備隨時分享給身邊正需要的人。

現就本著一起精進的心,與大家分享講師的一個問答。

張講師答:如果要一句話,在各行各業,生活每一刻都能用的話,那就

「心中有他人」吧!時時刻刻不僅想到自己的得失,還要關心別人的得失,把這句話化為金科玉律,那這輩子做人就不會相差太多了!

這回答,夠帥吧!

而在孔子的年代,學生也問過老師類似的問題: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時空穿越何止五百年?!

感恩今時今日,依然原汁原味的品嘗到聖人所在年代的教誨,惜福惜福...

祝福大家,新年共同精進~~

 

 

李瑞穗

2017年元旦於中嶺山黃庭書院


 

年關總結,一無所獲怎麼辦?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老師,您好。年底總結時,我發現自己這一年並沒有什麼成績,感情不順,駕照沒考下來,買房的事情沒有著落,我內心感到失落和自責,應該怎麼辦?

張講師答:看你的年底的總結,全部都是在自身的得失上打轉。一點兒也沒有檢討我們為別人做了些什麼,虧待了別人什麼,我們可以對別人更好的是什麼?我們幫助了多少人?你都沒有在檢討這些,你只是在關心自己的感情順不順,成績有沒有顯現在別人前面,自己有沒有買房子。

你沒有關心別人成績有沒有進步,別人有沒有買房子,只關心在自己的身上,這就是你內心永遠感到失落跟自責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個人頂天立地地生活,盡自己的責任,扛起自己的責任,盡自己的本分去生活,俯仰無愧,必定胸懷磊落。而注意力完全只在自己的身上,滿腔陰私,哪來的快樂呢?我想只要你把注意力往外看,把不斷地關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心思,轉成關心別人,你必有不同的收穫。


 

園丁故事集:張劭待式

張劭信友。必不失期。二年以後。雞黍候之。

【原文】

漢張劭、與范式遊太學,告歸。式曰:「後二年某日。過拜尊親。」屆期,劭告母,具雞黍候之。母曰:「千里約言,爾何信之審耶。」劭曰:「巨卿信士。必不失期。」是日果至。後劭臨終,謂妻曰:「范巨卿可託。」劭卒,式為營葬,護至臨湘。

距千里之遙,積二年之久,定一日之期,無怪劭母之未敢信之也。而劭則信之深,可為式之知己。亦由式之信德,足以孚之耳。卒能如其約,省其親。後復葬其身,護其眷。劭之信知己,可謂至矣盡矣。

【白話故事】

(各位,兩年後的重陽節再相見,現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們要把自己帶到當年張劭和范式兩位好友生活的時代,那時候沒有電話,那時候沒有火車、飛機等快速的交通工具,而范式家離張劭家相距千里,就算是坐著最快的馬車過來,也得提前一個月動身才能實現。一般的人,兩年前說過的一個約定,兩年後有可能早就忘了。這兩位好友,回家後家裡有沒有發生讓他們走不開的事情,還能不能有機會如約再見面呢?這麼仔細一想,難度可太大啦!)

話說這張劭回到家裡,每天周到地照顧母親和家人,閒暇時認真讀書。時光如梭,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離張劭盼望的與范式兄約定再會的重陽節只剩下一個月啦,他好興奮:范式兄馬上要跟我見面了,我要給他準備好吃的酒菜款待他。於是他就把屋前屋後收拾得乾乾淨淨並做好了一切迎接的準備。可是,就在這一天,當地的太守派人來請張劭去當官。因為現在太守府裡正急缺一個文職的官,而太守也對張劭的學識和德行仰慕很久了,所以就讓張劭即刻啟程當官。可是張劭立刻謝絕了來人的好意,並說明了原委:「我與好友有一個兩年的約定,馬上就要見面了,如果我現在就去上任,那我的朋友如約而來時就見不到我啦。」來人聽了張劭的說法,覺得他迂腐可笑,不知變通,便勸他說:「讀書人讀書便是以報效國家為己任,現在機會難得,不能錯過。」可沒想到張劭義正詞嚴地說:「因為我與朋友約定在先,所以我不能背信棄義,我如果現在因為可以早日為官的這個誘惑而背棄了與我朋友的約定,我就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這樣我連人都做不好,怎麼能當一個好官呢?所以請您代我感謝太守的好意,我現在不能從命。」那人聽了張劭如此守信的緣由,更加敬佩張劭,便不再說服離開了。

好友范式當然也沒有忘記這個兩年前的約定,他提前一個月帶上給伯母張劭一家準備的禮物和簡單的行李就出發了。一路上山路居多,沒走幾日便人困馬饑,而且范式因為心裡著急見好友,著急上火,臉上和全身都長了紅疹而不得不在客棧暫時休息。客店的小二看到這位客人這麼著急地趕路很好奇,便問了緣由,才知道原來范式是為了在重陽節這一天趕到千里之外的好友張劭家,遵守他們兩年前的約定。店家很敬佩范式的行為,也想幫助這兩位好友達成心願,於是他給范式送了一些去火的藥並把自己的店裡最快的千里馬借給他騎,好讓他能早日到達張劭家。這真是人有善願,老天都保佑啊。

重陽節這天到了,張劭一大早就起來,把珍藏了兩年的好酒拿出來,宰了一隻大母雞準備和好友慶祝。母親有點好奇兒子的行為,問明瞭原因後,才知道是兒子一位兩年沒見的朋友約好今天過來,於是也幫著準備飯菜。可是一直到下午,張劭跑到村口的路上等了半天也沒有看到遠方有人來。他的母親不禁開始懷疑,對他說兩年前口頭上說的事,是不是範式忘記了呢?張母讓兒子早點回家別等了,但母親的懷疑沒有讓張劭有動搖的念頭,他寬慰了母親,並告訴母親說:「我的好友范式是一位十分講信用的人,他答應我的事,肯定是不會失信的。」

果然,在天快要黑的時候,張劭聽到了村口有馬車急行的聲音,他的好友范式不顧身體不適,真的千里迢迢地趕到了!

張母也十分興奮,這下她更加相信他的兒子和他的朋友的品行了。范式拜見過伯母之後,兩位好朋友飲酒交談,一見如故。他們用行動履行了這個兩年的約定!

後來張劭將要去世的時候,把妻子叫到床邊囑咐說:「范巨卿是一位值得託付的朋友。」張劭去世後,范式得知了消息,就趕來幫著辦理了張劭的喪事,還一直照顧張劭家人到了臨湘地方。

張劭和範式,以行動表明了什麼叫「朋友有信」。「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張劭從小就讀著四書《孟子》裡面古聖先賢經典勸誡,做到「朋友有信」在張劭心裡就是 「大熊掌」,他能果決做出先後取捨;同樣是好友范式,他跨越了多少時間、空間、乃至身體的障礙極限,準時在重陽節這一天履行了兩年前口頭的一個約定,這正是我們後人所望塵莫及的,他們把我們後人看來完全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完成的「信」踐行了,並且在信念上從來沒有一絲動搖過!

張劭和范式是在「信」這個德行上做到極致的人,他們都是可以終生託付的朋友,他們朋友有信的美名也因此流傳千古,被後世稱為楷模。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二冊信篇《張劭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