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02期:-0001.11.30

一、主題文章:圓夢

他,從兒時當翻譯家的夢想起航,卻兜兜轉轉駛入了中華經典的浩瀚海洋。可是連過春節也不曾間斷的經典背誦,並沒帶來人生的改善。經典真能滋潤現代人的心靈嗎?當他得遇明師,找到真正的解讀方向,再憑藉課堂的體會幫助,那古老的字句,竟在自身中蘇醒復活了。

二、經典故事連載:《七真史傳》連載(十七)

孫不二被真師前番點撥惹惱,急請孫丹陽評理出氣,未料反被搶白扯謊生事,更加悶悶不樂。一月之後,丹陽再來茅庵問道,正當真師講到精要處,又遇孫不二再來發難。莫不是重陽師真有不妥言語,致使孫不二連求道之心都動搖了嗎?

三、厚生集:萬物有靈

我們與萬物共用的地球空間,正在被人類一點點的侵蝕剝奪,要尋找動物適合的棲息生存地,變得越來越艱難。假如有一天,剩下人類獨享整個地球的時候,我們真的會更快樂嗎?

圓夢

作者:陳志

每個人都有夢想,不同人生階段,夢想也會不同。小時候我曾夢想當個翻譯家,上大學後通過努力,真的把英語學得不錯,但是當翻譯卻已經不再是我的夢了。

今天,我又有了更高的中國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大約是2008年,我身邊的一位朋友通過努力學習不斷超越自我,在職場上邁上了新的臺階,薪酬也從3000多逐漸上升到20000多。我每次見她時,都看到她在用MP3聽著什麼。問過才知道她是在聽品質管制方面的新知。她的變化也觸動我想去聽些什麼,可是聽什麼呢?每天上下班路上有2個多小時可以利用,雖然沒有具體目標,決定從聽國學、管理和人文方面資料開始。2011年11月,我經高中同學推薦看了臺灣提倡經典誦讀的視頻,裡面推薦了人生必讀的2本書——《道德經》和《論語》。於是,我決定和我小學六年級的孩子一起背《道德經》。從放寒假開始,我們用27天背熟了《道德經》。春節過後,我們又開始背誦《論語》,每週一章,每天背幾段,一學期下來我們就把《論語》也背熟了。就這樣,在孩子上初中前的暑假,我們背完了《大學》和《中庸》。後來我又看了《孟子》等經典。可是我苦於不理解經典的意義,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講解視頻,還聽了很多名人的講經說法,但聽完了發現自己也沒多大改善。

2014年上半年,幸得一位朋友推薦,我聽到了黃庭禪張慶祥講師講解的《中庸首章》,彷彿大夢初醒一般,原來經典可以這樣解讀。於是我從黃庭禪網站下載了張講師大量的免費講解資料,並在2014年暑假從網上買到了張講師講解《道德經》、《論語》、《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莊子》等的全套CD,每天如饑似渴地聽起來。那時起張講師的聲音總是伴隨著我的生活。黃庭禪網站上的所有資料,我也差不多都看遍了。

2015年3月,從《黃庭禪電子報》上看到有那麼多學員參加禪修後發生了改變,我明白這些變化單靠讀經典是做不到的。於是4月30日我參加了在南京舉辦的靜禪初階二日禪修班。2天的課程裡,我對於黃庭的感覺不是很明顯。找不到黃庭該怎麼辦呢?我決定在跑步中來體驗。其實上課之前,我曾在喜馬拉雅FM的「幸福內心禪」中聽到傅冠通大哥分享跑步時體驗經典中的「歸根曰靜」,興奮之餘試著跑了,可沒跑多久就氣喘吁吁,根本沒體驗到輕鬆的感覺。

這次有了初階課程的體驗,我下決心再次通過跑步找黃庭。5月2號晚上,我第一次跑了800米,跑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胸口的氣血的澎湃和翻滾,感覺到胸口堵得很厲害。當下我試著放鬆肩膀,敞開胸膛,讓氣血回歸到自由,很快身體感覺舒服多了。當我停下腳步,放鬆身體,用手按著黃庭,感覺著裡面能量的湧動,身體竟然感覺非常輕鬆。我繼續活用課堂上學到的體驗,沒想到3號晚上一氣跑了1600米,4號跑了2400米,5號跑了3200米,我終於發現跑步真的可以很輕鬆,並體驗到了「歸根曰靜」的真正內涵。這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要想把經典化為動詞,只有親自去體驗。

學習經典,我最初也被逼無奈,因為我心中有很多困惑,所以算是「困而學之」了。在我和孩子背誦經典的過程中,我經常邊背誦,邊抄寫,且多聽音訊,這雖是最笨的辦法,但也是捷徑。因為如果你想讓自己身邊的人讀經典,只有你自己先讀。開始可以先不去弄明白經典的意思,只要記住字句就成,尤其是對孩子。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選擇也不同,但只要你想去做,就能找到適合你的最好的方法。當你想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有一千個理由;當你不想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有一萬個理由。當我們認準目標,每天去堅持,每天所做的比前一天哪怕只多做1%,一年之後我們就能由原來的1變成37.8,也就是;堅持下去,十年之後原來的1就變成了5.9×1015,這是個很大的天文數字,即1.013650=5.9×1015。這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十年磨一劍」、「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的意思了。只要按照講師要求的,每天素食、吃7成飽、站樁、打坐、跑步、寬2秒練習、做成人成己的事、減少的負面情緒,日積月累,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建議大家可邊聽光碟邊讀經典,現在可以很容易買到張講師的書和光碟。我是先把經典讀熟了才聽的,當你讀熟了經典再去聽張講師的講解時,會發現你讀經典時的很多困惑會豁然開朗,而且你可以把很多經典裡精要串起來了,融會貫通。

現在,我的夢想是傳播中國的國學,想讓更多人瞭解國學,認識國學,讓中華老祖宗的智慧重新在這個社會呈現。

我曾走了很多彎路,才有緣遇到明師,把經典講得這麼深入淺出、這麼生活化。我覺得自己等了很多年,終於等到了張講師,幸好沒有錯過。衷心祝願每一位有緣之人,都能按照張講師所講的去做,把經典化為動詞,就一定能實現心理的自在、生理的健康和事理的圓滿,一定能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相信,有張講師的指引,我的中國夢會越走越順!


 

《七真史傳》連載(十七)

孫不二將丹陽請到房內,劈頭對真師一番控訴,惹得丹陽摸不著頭腦,急自轉回真師等候的廂房。一月後,正當丹陽再向重陽問道,不料孫不二忽然反扣房門,急急火火再來發難。這其中真有隱情不成?精彩故事,本期繼續。

第九回

王重陽分身化渡,孫不二忿怒首師

吾渡眾生授真傳,無無有有口難宣

明知大道非遙遠,人不專心便失緣

話說馬丹陽聞秋香之言,說孫娘子在堂前怒而不息,要請員外去有話要說。馬丹陽即與先生說:「我孫道友不知因何煩惱,要弟子前去敘話,老師傅你寬坐一時,弟子去了,頃刻就轉來奉陪。」王重陽先生笑曰:「你去,你去。」馬丹陽離了前廂,來到中堂,見孫不二滿臉通紅,怒不可當。馬丹陽陪作笑容,問孫不二曰:「孫道友因何發惱,莫非家人小子冒犯于你,當主人須要放大量些,不必與他們計較。」孫不二曰:「師兄有所不知,我們把王重陽當個有道之人,誰知那老兒大不正經,適才到我睡房內,說了許多不中聽的話,實是惱人,這道不學也罷。」馬丹陽問曰:「師傅幾時到你房中來?」孫不二曰:「適才。」馬丹陽曰:「這便謊言也,先生從早到我屋裡講道,寸步未移,我也未曾離左右,師傅現在我屋裡,秋香來請我之時,也曾看見,你若不信,問秋香便知。」

孫不二未及開言,秋香說道:「我去請家爺之時,王老先生正在講天論地,說得津津有味,家爺同我走後,不知還在那裡不在?」孫不二聽罷,低頭不語,馬丹陽恐先生在廂房久候,也不與孫不二再言,急自轉回廂房去了。且說孫不二悶著一肚子氣,只望請馬丹陽出來,把先生數說一番,出一出氣,誰知反落沒趣,悶悶不樂,也回去了內房。又月餘,馬丹陽親至茅庵與先生問道,重陽先生曰:「爾且坐下,吾當語汝。」乃浩然嘆曰:「嗟乎!世之修道者,或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或在口上修,皆失之遠矣,於道實無分毫利益。又有從耳目上修,肚腹上修,恭敬上修,一切有為之法皆非道也,有失真道之體,不可謂之道也。其形流露,不可盡言,有近於旁門者,有假託修鍊者,有浮華重而鎮靜少者,有心志切而力量弱者,皆各有病,病在這個太輕,病在那個太重,都未由中自然做去,故樂在此而憂在彼,進一寸而退一丈,未曾得大道之妙趣,究其因實是居心已差矣!總之人心不滅,道心不徹。人心不滅者,未看淡俗情,衣服恐其不華麗,飲食恐其不鮮美,聲名恐其不彰揚,才華恐其不顯露,銀錢貨物恐其不多,田園屋宇恐其不廣,一切不能看淡而有求福之心,時而有欲安之意,時而有貧苦之嘆,時而有奢侈之思,滿腔私欲,此即所謂人心也。不滅者,不能看淡世俗使之去也,凡人皆具真性,是可造之道器,可成之根基,卻因不能看淡世俗,而使道心不徹也。所謂道心者淡有也,淡無心,淡美也,淡醜也,淡得也,淡失也,淡毀也,淡譽也,淡生也,淡死也,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此心用來修道而道可成,用來降魔而魔自消也,修道者,可不去其人心,而存其道心耶?但願人人皆發道心而成正果也。」

不表重陽先生與馬丹陽論道,又言孫不二自那日在堂前被馬丹陽幾句話,說得她默默無言,回在房內,心中不服,若說在做夢,又未曾睡,夢從何來?況且明明白白見重陽先生走進來,言語歷歷在耳,為何又說他在廂屋,並不移動。令人揣摩不出是何緣故。正在猜疑之際,又見王重陽先生揭起簾子,笑嘻嘻闖進來說:「大道不分男和女,離了陰陽道不成。」孫不二讓他入內坐下,自己卻退在門根前站下,開言問曰:「先生不在茅庵打坐,來在閨閣何事?」重陽先生曰:「因你背了造化爐,靜坐孤修氣轉枯,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我今明明對你講,一陰一陽不可無,陰陽配合是正理,黃婆勸飲手提壺,西家女,東家郎,彼此和好兩相當,只因黃婆為媒證,配合夫婦入洞房,二五相當歸交感,結成胎孕在身傍,十月工夫溫養足,產個嬰兒比人強,你今依我這樣做,立刻天宮朝玉皇。」孫不二聽了這話,也不回言,竟在門外,將兩扇房門挪來倒扣了!一心要踐前言,遂直來尋馬丹陽,見廂房門關著,問家僕馬興,馬興說員外往茅庵去了,孫不二聞此言,向茅庵走來。

丹陽未理會孫不二的控訴,繼續跟隨真師修鍊問道,這日真師「人心不滅,道心不徹」的一番點撥,精當入心,正當丹陽欲探問透徹,卻再被孫不二急急打斷。難道是這孫不二的求道之心出了偏差?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