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190期:2016.02.01

一、主題文章: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幾乎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終於遇到命定的緣分。我們都曾經歷過很多次的有緣無分和有始無終……但對於人生最重要的這次「遇見」,請一定緊握、惜緣~

二、問答集錦:禮崩樂壞的時代,該如何救治?

能揮灑豪情,又能人己共贏;能屈伸自如,又生趣盎然……這樣的人生,你可安心滿足?跟隨智者的引導,讓禮樂合一、教化並行的力量,化作幸福人生的永恆保障。

三、禪院軼事:發現「道」的蹤跡

「好不容易一趟志工行禪,就是做這些活嗎?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言,是否也挺熟悉的?但多少志工就是從這樣的言裡面,開始發現行禪的內涵。讓我們一起來開、示、悟、入吧~~

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作者:徐挺

常年的睡眠障礙與焦慮狀態,身心遊走在行將崩潰的邊緣。不知道何時開始自己就丟掉了睡眠,每天僅僅有3-4小時睡眠,整日昏沉焦躁,身心俱疲,無論多麼睏乏,但躺下後大腦充滿混沌妄念,根本無法入眠,隨即出現了一系列的生理狀況:體重急劇下降、胃潰瘍、腸胃功能紊亂、腹瀉、高血壓、頭暈、心悸胸悶、白細胞低下、免疫功能下降……每到下午就頭暈昏沉,連正常的工作都不能繼續,亦根本無暇顧及急劇下滑的公司業績,且常常將煩躁的情緒帶給家人。

這些年一直在渾渾噩噩求醫問藥的緊張焦慮中度過,做過骨髓穿刺,查過腸胃鏡、心臟彩超、心電圖、腦電圖……服用過多種西藥,看過中醫專家,做過心理諮詢輔導,均無果而返。心灰意冷之際,朋友推薦我去學學太極和靜坐,太極的門檻似乎有點高,而後,我偶然在網路上找到了黃庭禪的引導音樂,下載了手機APP,就照著去做,但又因不得法,不懂得身體關節如何去放鬆與觀照,幾個月下來,覺得很累卻幾乎沒什麼效果。就在我想要放棄時,朋友的公司居然有堂「公益分享課」,公益課上兩位同學感同身受的真情講述,觸動我百感交集的內心,如汪洋中飄零已久的孤舟尋到了避風的港灣——終於等到你,還好沒放棄!在你經歷磨難、走投無路時,上天總會再為你開闢一條新的路徑,更加欣喜的是,那個月底,就在我所在城市正好開辦黃庭禪初階課程,我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

坦率地說,參加完初階課程的一段時期內多少有點失落,因為黃庭禪教給我們的方法(站樁、靜坐、寬兩秒、學習經典等)並非我想像中的「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稍不經意,本性就會不斷被原來固有的知見攀附,站樁靜坐仍舊妄念四起,寬兩秒無法同步做到放鬆去觀實相,感覺與其他同修的差距很大……幸好,黃庭禪溫暖的大家庭不會落下每一個有心成長的學員,同修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通過電話、微信與我溝通、引導我,尤其在每週的生活禪上,分享他們如何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如何踏實地一步步練習。正如張講師所言:我們就是要逆著習性做事,就好比投籃,一次、兩次、三次投不進沒關係,只要你堅持不斷地練習,就一定會越來越熟練。

好,那就照講師所言來落實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敬家人長輩,從每天起床的一個微笑開始(竟然發現鏡子裡的自己竟然已經不會笑了,笑得如此勉強),去體會「活在當下」;每天堅持在同學群中打卡、回報功課;站樁靜坐中努力去覺知身內氣機的變化,縱然後知後覺,那就在後覺中再練習「寬兩秒」;聽讀經典,發覺我們多有幸,講師將古聖先賢的大道經典解析得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而自己國學知識卻如此匱乏!

在堅持練習後,漸漸地也有了些許可喜的進步,靜坐從最初的20分鐘到50分鐘,站樁也感覺輕鬆了許多,睡眠也較從前有所改善,孩子說爸爸最近不大發脾氣了,自己也感覺到精神狀態好了些。

修行的道路從來就沒有僥倖平坦的,所謂緣分,是我們有「緣」與黃庭禪相遇,但這個「分」靠我們自己的造化去努力爭取。在修行中蹣跚起步,但我堅信這門「直指人心」的絕學,一定能引領我們找回曾經失落的內心的家!


 

禮崩樂壞的時代,該如何救治?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

請問講師,現在古禮已失,我們如果想做一點挽回一些,應該怎麼做呢?

張講師答:

禮定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少了樂。在古代禮、樂兩個字都是並稱而行,教育才不會產生偏差。古人說:「禮主敬、樂主和。」「禮」的教育問的是培養對人的敬意,以及收斂自己的言行,不使行為放浪胡為;所以不只是表面的禮貌規矩,更是待人處世的公平原則(禮者理也)。

「樂」的教育目的是要讓過於嚴肅的氣氛得到輕鬆調和,得到愉悅而又不失規矩禮貌。所以樂不只是音樂,更是一個人在嚴肅規矩的環境中,也能有調和身心,讓自己更輕鬆、愉快、和樂的能力。而音樂是讓人可以更輕鬆、更和諧的選項之一,但不是全部。

只有禮的能力,沒有樂的能力,為人難免過於嚴肅,了無生趣;只有樂的能力,沒有禮的能力,常常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思想,這種人往往不顧他人的感受,放浪自私無所不為!

所以禮樂的能力必需合一,禮樂的教化必需並行。禮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樂可以有什麼作為,這兩者必需同時教給小孩,才能使小孩走在不偏不倚、屈伸自如的中道上。

所以教小孩怎麼守規矩,也要教他什麼時候可以不用這些規矩;教小孩怎麼安靜,也要教他什麼時候可以盡情的活蹦亂跳。教小孩怎麼嚴肅起來,也要教他什麼時候可以活潑輕鬆。總之,我們不是要小孩只能靜不能動,更不是只能動不能靜,而是該動時可以動,該靜時可以靜。這一動一靜,動靜合宜,才是古人禮樂的精神,也才是中道的精神。

在有益身心又不損害他人的情況下,允許孩子盡情去玩耍,去揮灑他的豪情,這便是「樂」。在影響他人權益的狀態下,能顧慮別人的感受,收斂自己的言行在公平合理的範圍,這便是「禮」。

在嚴肅緊張的氣氛中,能使大家會心一笑,氣氛頓時放鬆調和下來,這便是「樂」。在喧囂吵嚷中,能使大家內心的浮躁歸於安寧祥和,言行歸於和諧,這更是「禮」。

諸如此類,禮樂必需合一並行,禮中有樂、樂中有禮,才不會墮入兩個極端,才能使孩子的身心走在最靈活、最有益的中道上。

而看看今日的教育,不論是家庭也好、學校也好,不是走入太過嚴謹的極端,就是走入太過放任的極端。走入太嚴的極端就有虐待之害,走入太鬆的極端就有溺愛之害。好不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出來,一下子卻又跳入另一個極端裡面,這就是目前禮樂俱失其彼此調劑功能的缺失。

人們做任何事情,總要考慮自己的得失利益,這當然是很正常的。但若不考慮公平正義,只考慮自己,卻不考慮別人,久了人家就說他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人人都要和他斷交!自私自利既無禮(不合理),也無樂(不快樂)。因此要重現古人的禮樂之世,必然要從教導小孩公平正義的處世態度做起,而公平正義就是考慮到自己利益的同時,也顧及到別人的利益;考慮到自己快樂的同時,也顧及別人的快樂;考慮到自己享受的同時,絕不能來自讓別人為你操勞吃苦。這樣的禮符合公平正義,這樣的樂符合可長可久。

因此,禮可變、樂可捨,但唯有「凡事利益人己」的公平正義永遠不變。所以在中嶺山小樹苗課程中教導「心中有他人、處處為他人設想」的核心價值,正是復興禮樂的最大公約數所在,也是唯一的支點所在!


 

發現「道」的蹤跡

中嶺山行禪,我心嚮往了兩年。真正在行禪裡,才感覺到「道」在日常生活中。

開始行禪時,在工具房看到那些可愛小巧的工具,有些小激動,躍躍欲試(因為小時候做過這些農活),自認有點優勢。誰知道連最輕鬆的割草,最多五分鐘,就感覺腰有點酸了,一邊聊天,好不容易熬了半小時,已經全身不自在了,心裡面開始喋喋不休:「我們是來幹嘛的?好不容易來趟中嶺山,就是做這些活嗎?有什麼意義?我的天,這時間怎麼過啊?……」晚上睡在床上又想,明天還有一天的行禪,後天才是進階課程,根據今天的感受,真的有些害怕和擔心。

行禪如果單純靠體力堅持,估計堅持不了多久,但看其它的行禪志工們輕鬆自在的樣子,感覺自己好像哪個地方不對了!哦,想起來了,觀照,沒把觀照的功夫用上。這不就是行禪要我們學習的嗎?

於是第二天,又帶著希望開始割草了,滿山的雜草,怎麼割得完?第一個心情上來了,練習「寬兩秒」。彎下腰來開始割草,碰到均勻好割的地方,有點得意;碰到各種草和小枝條混著一起的地方,覺得有點煩,這個怎麼割?好不容易挨到一個小時,口乾舌燥、腰酸背痛,喝茶休息去。回頭想想,又忘記「觀照」了!這次打定主意,心情一上來就練習,不急於去完成事,先把心情看清楚!時常檢驗自己是否輕鬆、自在……腰酸的時候讓它去酸,也可以很自在;感覺累的時候讓它去累,氣血比較低沉,有3級的緊、2度的溫度而已,真的可以「累得自在」哦!太好了~~真的可以「輪刀上陣、亦得見性」。

半天、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才明白,行禪原來可以如此美好享受和養氣!講師安排的這種簡單見性的方法太好了!推而廣之,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是禪,只要在實相上的勞動,無不是禪!以後做家務不要做得那麼不情願了,透過觀照,帶著歡喜心,可以很享受地去做了!想想都雀躍!

中嶺山,黃庭禪志工們日夜嚮往的地方,這次的到來只是我的一個開始,以後只要機會允許我都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