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112期:2013.12.01

一、主題文章:華山覓“心”

常聽說爬山用上黃庭禪教的觀照方法,會很輕鬆愉悅。保持往內觀照,對應著外面風景的不同,看看內心有何變化。作者抱著赤子般的好奇心去探索內心,欣賞到內外雙重美景。

二、問答集錦:術流動靜的區別

據說靜坐也屬於“術流動靜”的旁門左道中,那黃庭禪這直指人心的法門,不也在教我們靜坐嗎?這靜坐與那靜坐…有何不同呢?

三、厚生集:鄰里新話題

閑來無事,與鄰里間互相走動走動,談天說地,最是閒適愜意的時光。養生的話題自然是大家關心的方向。因為放生,父親與老朋友間,更是多了一個趣味多多的話題了。

四、禮門義路:恪守對朋友的信用,是真正的成人成己嗎?

將別人事情擺在自己的前面,這算是成人成己嗎?為了完成承諾了的朋友請求,哪怕犧牲自己的休息和時間,也要做到。這樣大小先後有沒有分清楚呢?

華山覓“心”

作者:梁一川

8月底的時候一個人去爬華山,本來想著白天上下一圈看完風景就結束返程的。但在淩晨到達華山車站的時候聽當地人說一個白天走不完的,遊客都是晚上開始,爬到淩晨看日出後再逛五座峰。

那豈不是一整天都不能睡覺了嗎?!唉,寬兩秒…這樣應該也不錯,那就隨大流吧,計畫改變一下,吃點東西,白天睡覺,晚上7點出發。

結果4點多醒來就怎麼也睡不著了……還有這麼長時間可怎麼辦呀? 對啦,難得有這麼多閒置時間,正好練習靜坐嘛。 於是終於第一次靜坐了一個小時(靜坐三個月了才突破一小時,慚愧啊…)。起身後活動活動身體,嗯~果然神清氣爽!好,吃點特色的麵食出發啦!

一路上背著旅行包,搭了一輛三輪車,看著路途的風景,走到山腳下的時候天已經全黑了,抬頭根本看不到華山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管它,我是黃庭禪學員,怕什麼?很養生,儘管來!

一路上山,感受呼吸,隨時覺知黃庭的波動,斜坡的道路走了一個小時居然都沒有大口喘氣。不錯,不錯。斜坡的路走到頭就開始了爬山的臺階,夜裡抬頭向上看去,由路燈鏈成天梯般的路線彷彿從天空垂下一般。此時身邊路過一位大叔跟周圍的夥伴說:“爬到最上面能看到的那裡,離山頂差不多還有一大半的路程呢。”我的天啊!黃庭立刻有些緊了,隨之而來又是一股豪氣湧上了心頭。深吸一口氣,怕什麼,小意思,敞開胸膛,上!

就這樣繼續觀照內在,除了偶爾坐下補充一下食物和水,到達第一個山峰之前幾乎沒有因為體力的問題而休息的,原來自己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好,感謝站樁和靜坐給我帶來的健康,感恩黃庭禪。

閒話不說,總之輕鬆爬上了華山的東峰,在期待中見到了我至今看到過最美的一次日出,黃庭中那寬廣平靜的感受真不是文字可以表達得出來的。

可是自從天放亮之後問題就來了,每當走在華山的懸崖邊上的時候腿就會不由自主的抖,下腹不斷傳來強烈的緊張感,尤其是在特別靠近崖邊低頭看到海拔兩千多米的深淵的時候,全身就好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包緊了一般,腳步變得虛浮,頭腦陣陣地暈眩,最強烈的時候連把腰直起來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得到。 按理說這正是訓練黃庭觀照的絕佳時機啊,可是我向內感受的時候,全身每一處劇烈的緊張和跳動都十分的清晰,唯獨胸膛裡卻沒有任何的感覺。

此時想起瑞穗姐一直重複的那幾句話“肩膀放鬆了沒有?”,我放鬆肩膀,敞開胸膛,閉上眼睛,可是,仍然感受不到黃庭中有什麼湧動。難道我的黃庭已經進入這麼高深的境界了嗎?站在海拔兩千多米的懸崖邊上居然不會有氣機的起伏?如果內心沒有感受沒有變化的話,那為什麼剛才懸崖邊一項明明有安全保障的娛樂設施我卻無法控制的逃到了安全的地帶呢,僅僅是腿軟就能讓我這個曾經什麼都敢嘗試的人逃跑了嗎?

一邊思索一邊走,不一會,又來到一處懸崖,向遠眺望,一座座突兀的高山連綿不絕,黃庭湧上了一種開闊的感受,好像一朵正在綻放的花,感覺非常的美妙。我輕輕地抬起手觸摸內心的位置,感受能量自在的暢快。

黃庭在這個情況下的感覺比較清楚,於是我微微的低下頭,看向那恐怖的腳下,黃庭的感受立馬不見了,兩條腿和小腹中那好像快要抽筋的感覺又變得如此的劇烈。閉上眼去感覺黃庭,空空依舊。

“肩膀放鬆了沒?”這句話又一次閃過我的腦海,沒問題啊,肩膀確實放鬆了啊。突然,腦海裡又閃過了講師的聲音“現在,哪裡酸呢?哪裡熱呢?……痛就看著那個痛,看看它到底有多緊……”我現在肩膀鬆了,哪裡還緊呢?

嗯,兩條腿好像很緊張,好,那就放鬆兩條腿。 嗯,好像有了一些感覺,還不明顯。我掃描了一下全身… 下腹還是很緊嘛,好,放鬆~~放鬆……

突然,黃庭內的感受瞬間變得無比的清晰,好像一股股不斷向上湧出的泉眼在心頭嘟嘟嘟嘟的翻騰著(氣機的感受真的很難描述啊……),原來就是它,哈哈!我看到你啦!

睜開眼睛再次看向腳下的深淵,放鬆全身所有緊張的地方,感受這胸中那一股股翻湧的能量,不去抵抗,不攀附好惡的知見,任其自在的翻湧,兩條腿還是有些輕微的顫抖,不管它;下腹仍然是酸酸的,不管它;腦袋依然有些暈暈的,哈哈,也不管它!還所有的感受自由存在!

閉上眼,靜靜地感覺身體內所有的感受,像一個赤子般的去欣賞,去讚歎造化的神妙。漸漸地,腦袋也不暈了,腿也不抖了,內心一股暖暖的感受升起,身心變得輕飄飄的,好像精神漸漸地恢復了過來,正在慢慢地長養。

我勾起了嘴角,開心的笑了起來。睜開眼睛,看著一望無際的天空,一手扶著欄杆(安全第一嘛),顫抖著雙腿(雖然好像有些搞笑,但那也是身體自然的反應),矗立在華山之巔,我爽朗的笑,又興奮的大叫,長嘯~~~~

感謝黃庭禪!!這樣的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術流動靜的區別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

講師請問如何區別什麼是術、流、動、靜呢?黃庭禪的靜坐是否也屬於術流動靜呢?

張講師答:

法術之類就叫做「術」,畫符念咒之類,這是比較引人尚玄好奇的;

所謂三教九流,在各個宗派裡跑來跑去,流來流去,做表面功夫,收集各種說法以為高尚,就叫「流」道(就是現代所謂課蟲,或跑跑居士)。

像是八段錦,太極拳、瑜珈、吐納導引等呼吸法,有益身體健康的,都叫做「動」;靜坐、觀空、冥想等叫做靜。

以上這些,古人都叫它「術流動靜,左道旁門」。為什麼稱為左道旁門?因為它們未能觸及心性本源,是離了心性做功夫。

然後你一定說:“講師,那這樣子說起來,黃庭禪教靜坐,也算術流動靜左道旁門」!嗯,說得好,但我要告訴你,黃庭禪的內涵,若是不能指引你在心、性、命三個字上面立功夫,若是不能任身中氣機自在去造化,那麼就是離開性命來說法了,那麼這種靜坐與內在天然的本性造化完全無關,這時當然也叫做術、流、動、靜了!所以,不是學會靜靜坐著就行的!

有的同學也很有意思,說:“講師啊,你這很不公平!你的靜坐就不是術、流、動、靜,別人的靜坐就是術、流、動、靜。”

我說:“你答對了,我所提倡的學問就是這麼霸道,但我教的這學問霸道不是沒道理的,我教的靜坐一坐下去,裡面清楚明白,一點也不頑空;我教的靜坐的靜下去,裡面正氣凜然、浩氣充沛、造化大行!不是靜靜坐在那兒毫無造化的。這你得搞清楚。真理就是霸道,沒得商量,你只能順從它。真理比霸道更霸道,全天下無不獲益,它是「王道」。


 

鄰里新話題

作者:楊軍委

“心心,我們等會去買小魚,好不好?”我問2歲半的兒子。自從上次過節回家和太太、孩子去放生,在北京出差期間已經有3周沒有放過生了,一直很想再去放生。

兒子聽到要去買小魚,開心得蹦起來奔向外公:“外公,外公,我等會和爸爸去買小魚,小魚是不能吃的,小魚是放到河裡的,是放生的,我最喜歡小魚了。”

從知道要去放生,小傢伙就纏著我趕快下樓去買魚。和兒子去買魚的路上,意外地發現以前不認同我放生的爸爸,帶著岳父也跟了上來。爸爸還很耐心帶著我們找了好幾個賣魚的點,最後買了爸爸和岳父一致認為生命力最強的昂刺魚。

兩位“老爸”還建議以後可以多買些泥鰍,泥鰍生命力強,價格也實惠…路上爸爸跟我說,在我出差的時候,爸爸的好朋友蔡伯伯送給家裡來兩條魚,最後爸爸、媽媽與兒子一起拿去放生了。哇!這真的讓我太意外了~

去放生的路上,剛好碰到蔡伯伯,爸爸和蔡伯伯聊了起來,講到放生時,一向不苟言笑的蔡伯伯也笑了起來,笑得好燦爛…

回到社區的公園裡,遠遠地聽到爸爸和鄰舍們講放生的事。呵呵,沒想到放生成了老人家最願意,也最開心的鄰里分享話題了。


 

恪守對朋友的信用,是真正的成人成己嗎?

本欄目由張慶祥講師指導

案例:

小楊答應了要給朋友一份重要資料,朋友第二天上午要用。資料在小楊的爸爸家。小楊準備當晚去爸爸家拿資料送給朋友。等到晚上十點,還沒見小楊蹤影,爸爸打電話詢問他何時過來?小楊說還在學校上課,大約半小時下課後過來。小楊學校與爸爸家和朋友家,正好分佈在城市的西、南、北三面,從學校來爸爸家開車需要一個小時,從爸爸家去朋友家也要一個小時、從朋友家再返回小楊的學校更是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當晚下雨,爸爸勸小楊晚上不要跑了,明天一早爸爸帶過去給他。小楊說不行,承諾了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況且朋友第二天要辦的事情很重要。所以寧可犧牲自己的休息,也要做到。小楊認為自己是用成人成己的心在做事。從大小先後來說,自己辛苦是小,朋友的事件為大,所以犧牲自己的休息,成全朋友,這是件成人成己的事情。

大小先後評論員觀點:

《論語》中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也就是說與朋友交往要重守承諾,講求信用。一個人對朋友的態度,反映了這個人為人的誠信。

《論語》另一段說的: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孔子說:一個人要是沒有信用,真不知道能有什麼用。(輗:指車轅與車衡相銜接的部分,軏:指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插梢。)意寓人無信用就好比一輛車缺了重要的零件,不完整,空有形象,但無法使用。

所以說:朋友當然要講信用。所以小楊認為既然向朋友承諾了,就勢必要做到。

然而,當時已是晚上十點多,小楊若要為朋友送這份資料,而來回跑三個多小時的話,他忽視了另外一點,在這深更半夜中奔波,父母的心情將是多麼的擔心焦慮,可能會因此夜不能寐的,守著電話等待孩子平安到家。五倫中還有一倫叫「父子有親」,這一倫關係中,以父慈子孝為綱要,身為兒女的,對父母身心的體恤,理應更重於朋友間一般事項的往來。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大小先後的角度來說,小楊認為對朋友的信用為大,自己的辛苦為小。卻沒想到每個人的身體與生命都來自於父母。愛惜自己的身體,體恤父母的擔心,讓父母寬懷安心,是孝子應有的表現。

那麼這件事情還有沒有辦法可以達成呢?既然朋友是第二天才需要資料去辦事,小楊其實不必執著於為了一點信用,當晚一定要送資料給朋友,而應該先顧及父母的感受,不讓父母擔心。再考慮第二天早上如何早一點出門,讓朋友儘早拿到資料。若以此先後的次序來處理,事件當得圓滿。而這個事件中,小楊照顧到了朋友的需求,卻忽略了父母的擔憂,就屬於大小沒分清楚了。

當然,如果朋友的事情涉及性命攸關,那又另當別論,然而這事並非如此的急迫,也不是沒有任何替代方案可以進行。凡事有經有權,常理下理當恪守朋友有信的常道,但在有更大顧慮的前提下,要站高一線,從大局來看什麼是真正的大小先後,以及如何取大捨小,權變處理,才能事理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