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12.「甘願去接受」不是也像用意念去引導?

張慶祥 講師

12.「甘願去接受」不是也像用意念去引導?

學生問:凡事想像「甘願去接受它的存在」,而獲得心靈的平靜,這樣不是也像那些短暫安慰的法門,用意念去引導使恢復心境平穩?

講師答:六根與心頭的感應本就息息相通,內心上一有什麼些念頭,黃庭總會起一些或大或小的感應。如內心「抗拒」時就會讓胸口氣血更緊、更熱更抵抗,因而加大痛苦的感受;內心「甘願」時就會讓胸口氣血更鬆、更平穩、更含容,因而減少痛苦的感受;這差異本是天生自然,不需要什麼造作就自然發生的。

然而三教的解脫心法,並非寄託在使氣血變為平穩,而是不論大的氣血、小的氣血,只要能放鬆胸膛,一併含容,當下即刻解脫。但初學卻不知怎麼在情緒正盛時,將胸膛放鬆去「含容」各種氣血自在的發生,這一點對初學來說非常的陌生。為了讓初學瞭解什麼是「放鬆胸膛」,去含容黃庭中的所有氣血的發生,因此講師常以想像「甘願」的心情作為比喻,來誘導學員自然的讓「胸膛鬆掉」。其目的是要使學員嚐到什麼叫「胸膛鬆掉」,以便在氣血正盛時可以拿得出來應用,而非用意念的導引將氣血變小,或讓它化為平穩。不過當你甘願含容之後,氣血必自然變小一點,因此才會有這種「以為將氣血造作得比原來更小而得到解脫」的這種誤會發生。又吾所謂「甘願」者,是叫你完全心甘情願的接受身內任何正在變化的氣血,不是叫你造作氣血,所以沒有造作之嫌,您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