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22.得

張慶祥 講師

22.得

慮而後能「得」。「得」是什麼呢?這「得」分兩個層面來說,一個是「心」的得,一個是「氣」的得。從心的方向來說,此心已經澈底的「知止」,在任何動靜的時刻中,心頭氣機或動或靜之時,不再發生任何好惡取捨的知見與習性的攀附,既然沒有好惡取捨,也就代表所有的煩惱已化為菩提了,不再被世上的煩惱所牽絆了。

內心得到這樣的解脫,就是得證金剛經「離一切相、無所住」的心,也是得證心經「觀自在、五蘊皆空」的心。也是得證孔子「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心,也是得證子思「未發之謂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心了。

 

從氣的方向來說,也就是真我法身的那股氣,經過三還九轉的粹煉,身中的氣由八卦合成四相,由四相合成兩儀,由兩儀合成太極,由太極返回無極,澈底的恢復了它原本純淨的風貌,恢復他先天的本來面貌!

 

只有在「心」與「氣」這兩大方向都還原到本來的清真,才稱得上是完整的「得」。也就是在「真我的本心」及「真我的法身」這兩大方向都得到了還原,這才稱得上是「佛」的完整還原。

 

因為佛不是只有一個無相的心而已,佛還有一個純淨的金剛法身在,而這法身就是一股純淨浩然的「炁」所組成。因此完整的修煉必需「心」與「氣」的淨化同時並進才能有「得」。

 

瞭解了這點你便能理解到,修行並非只修一個空空靜靜的心就可以「得」了!法身若沒有解脫,心也就無所依了。而這正是目前大多數修行人的偏執所在!這點誤解讓無數修心修得很好的人,仍然逃不出氣數的枷鎖,而重新落入於六道輪迴之中。有心邁向真修真得的人,這是不得不注意的。

 

 

以上便是「大學」「知止、定、靜、安、慮、得」的大意所在,這學問真是非常的「大」,難怪稱為「大學」!然而這個幽深又自然的功夫,早就俱足於我們的一身之中了。這一切奇妙的造化,都將在我們的「肉體」內才能發生,若是失去了人身,想要再修煉返本,就沒有指望了。

 

古人常說「人身難得」!又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可見修行不只是修一個「心」而已,修行若是只修一個無相的心,等失去人身,當了鬼再來修還不遲嘛!鬼也能修心呀!何必急著人身未壞的時候修呢?對不對?

 

古人之所以勸我們趁人身還在時趕緊修行,是因為在宇宙之間,要煉就佛果必需要先有一個人身,這剝陰取陽的淨化功程,正是在人類的肉身中才有辦法進行的。好比要吃一顆蘋果,必需要先有一棵蘋果樹是一樣的,只有蘋果樹才能造化出蘋果來,等果樹沒後想要再吃蘋果就比登天還難了!因此只有趁著肉身還在的時候,可以造化出仙佛果來!身體就是載道之器,是把法身中的雜氣鍛煉成金剛氣的唯一器具,你可要好好的珍惜你這個載道之器呀!

 

注意這個重點,只有人類的肉體才有辦法造化出仙佛來,其餘任你什麼妖魔鬼怪,法力無邊,如何的厲害,只要少了人類的肉體,從沒有可以直接煉成佛的!縱觀歷史,一個也沒有!這些妖魔鬼怪修持再怎麼好,一定得要重新投胎,換得人身才有機會修成的。

可見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個肉體有多珍貴!勝過所有大妖大魔的法力無邊呢!而您準備繼續用它來吃喝玩樂呢!還是用它來追逐那些法力呢!還是啟動它那看似平淡無奇的返本造化,來返回自己的真面目呢!

 

瞭解人身的可貴,你就瞭解到,當你找到真正的修煉方式,那是完全不須藉用外在任何東西的,也不需要跑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膜拜,也不需要花很多學費去學什麼技巧,因為它不在外,人類的所有技巧、所有的聰明都不管用,這功程只需要靠你的「肉體」內本自具的功能就夠了!

 

老天爺已經將返本還原所需的一切配備,都隱藏在「我」的色身裡面了,「我」是唯一的,「我」是上帝的獨生子,「我」早已俱足一切,無所欠缺!因此如來佛及老子都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當你有了這樣的體認,試想全世界的人類不同樣都是人嗎?那麼他們身內的氣輪,是否應該都一個樣子呢?它的造化是否應該擁有一個同樣的模式呢?是否應該同樣的奇妙與精密呢?

 

如果你也確定人類的本性是同一個,其造化是同等的精密、同等的偉大、同一個模式、沒有高下之分,而你也確定修行想要有所結果,所依靠的就是人的「本性」,那麼人類正確的修行方式,會有兩套、甚至三、五套不同的模式嗎?人類的修行方式應該因為種族、或宗教的不同而不同嗎?不可能的!持這種「各人見解不同」的說法的人,是沒有見到唯一本性的人!

 

這就好像兩個健康的肝,或兩個健康的肺,裡面的造化模式可以有兩三套模式嗎?可以截然不同嗎?可以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嗎?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都是人,既是同屬人類,必然有一個完全一致的造化模式,否則就不會歸在同一類了!

 

所以「大學」說「人得一」之學,正是全人類只有一套造化模式的真學問,只有這個依乎本性的學問最真、也最大,它能貫穿所有派別、種族、年齡而毫無阻隔,所以稱為「大學」。「大」就是只有一套的模式,沒有兩套,大家都必須依靠這一套,全天下五湖四海也僅只這一套,各教聖人所談的,也不外就是這一套,沒有你我的差別,全天下一致,夠「大」吧!

 

聽到這兒你會說,佛家不是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嗎?怎麼說沒有第二套呢?這說法對是對,然而你忽略了,如來佛在說了一個「八萬四千法門」之後,最後又補上了一個「不二法門」!意思是說人們的修行,從外圍來說,可以有千千萬萬個方法來接近本性,有的用行善體會本性,有的用唸經體會本性,有的用出世體會本性,有的用入世體會本性…,體會本性的方法何止八萬多法門?但是若從根本處來說,「本性」畢竟只有一個,用本性去進行剝陰取陽返本還原的造化,畢竟也只有一套!若少了本性的這一套造化,那八萬多個修持不會有結果的,因此才說「不二法門」!

 

回到一開始的時候,我曾開宗明義的講過:「天下凡同類之物,必有完全相同的造化之道」,這個完全相同的造化之道,不必尋找的,它早就存在我們的色身之中了。常常有人問我說:「我怎麼知道這樣修對不對呢?」很簡單的!開始返觀自己,尋找屬於本性的唯一一套方式!交給本性,你就不會再有疑慮了!

 

人類雖然外表有千千萬萬個樣子,但還好裡面的本性造化卻只有一個樣子,只要你開始返觀,你將看到與堯舜所看到一模一樣的真相,你將看到與佛陀所看到一模一樣的真相,你將經驗到可以「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真相。因為我們與聖賢仙佛當時在修行時,都是屬於「同類」!進入內在的唯一的一套吧!它將使你走得非常堅定,毫無疑問,貫穿五教經典而無疑!

 

前面講過這個『慮』字有三重意義,在「心」及「氣」上面的慮已經說明過了,現在補充第三項,在「業力」上面的「慮」。還記得「慮」的意義嗎?就是去蕪存菁,把不好的拿掉,把好的留下,就像過濾的「濾」一樣。既然「心」與「氣」上都有污染,都需要慮,那麼累世所積欠下來的「業」算不算是另一種污垢呢?例如我上輩子欠人多少債?上上輩子又欠人多少債?這樣堆積如山的業力,我應該怎麼樣去「濾除」呢?這問題就是業力上的「慮」!

 

修行想要有結果,必需要廣行功德,因為做一件功德,可以還一件的業,做兩件功德,可以還兩件的業,所以修行除了日日知止靜坐的修煉外,還必需要懂得在日常中廣積功德,這樣才能慢慢的把累世以來的業力逐一的清償,逐一的洗滌濾除。這就是「慮」的第三重含意所在。

 

社會上常有人說他能幫你改業力,可是你聽過「佛不能勝定業」嗎?要解開定力唯有靠自己的。因為業力不解,三關九竅任你怎麼煉也不能開,氣輪怎麼轉都是虛轉。修行必需積多少功,才能還多少業,而後才能剝除多少法身中的陰質,才能開到某個竅,這是有連帶關係的。天律至公,一個人要是開始認真的修行,不能不廣積功德的。

 

前文我們把這「慮」字,只解釋兩種的意義(心、氣),但若業力不解,不論你的心有多麼的不二,不論你多麼努力靜坐去轉氣輪,還是成不了佛的!業力不除,累世冤孽不肯善罷干休,它總是利用環境中的人事來阻礙你,也可以滲透入到你的氣裡來擾亂你的心神,甚至有權可以堵住了你的關竅,讓你像沒有原料的機器一樣在原地空轉,使你一步都走不開!

 

所以說修行要不要累積外功呢?非得累積外功不行的!「大學之道」在哪裡?第一條「在明明德」,是指在內的個人功夫。第二條「在親民」,用意就是叫我們不要忘了要致力於累積外在的功德,要去渡化天下蒼生,去為人類積無量的福氣。這內外兩重的修持是不可偏廢的,唯有外功內果兩重兼修,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因此修行除了要「性命雙修」以外,還要「福慧雙修」,也要「內外雙修」才能成功。

 

這外功內果二者,本來都重要,雖然聖賢偶爾也會痛罵那些只會積外功,或著重外在修持的人為「義襲」!他們勤於做公益,勤於幫助他人,在長上面前很恭順、在眾人面前很謙卑、說話很委婉、態度很可親…,但之所以稱為「義襲」,並非在罵這些功德、禮貌、規矩等作為,而是在罵他只著重外在的功德、禮貌、規矩,卻不去研究更深入的性理心法、不去研究如何啟動內在性命的造化、不去研究如何剝陰取陽返本還原等更重要的問題。因此,聖賢才不得不加以當頭棒喝,使他們不再沈迷於外面的作為,而忽略了內在的功程。

 

當然禮貌、規矩、謙卑、恭順等都很重要,但是修行如果只是要學著做這些功夫,古人又何必踏破鐵鞋去「千里訪明師」呢?又談什麼「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呢!想必在修行的領域中,還有更迫切、更幽遠的學問需要探討才對吧!

 

偏執於經營這些外在作為的人,也許可以囊括了所有的掌聲與名譽,但是對於內在的性命,卻一無所得。口才好一點的,甚至還可以獨領一方,成為眾生邁向修行的絆腳石,這種人孔子稱為「德之賊」,稱為「鄉愿」,我稱他為「道混子」,因為這種失去內在性命的修法,與真正的實修永遠無緣!

 

然而經典上也常批評另一種人,就是只貪求靜坐禪悅,講究性理心法,但一件外功也不肯做;他們的理智能夠瞭解什麼是善的,什麼是對的,言談間也知道要存好心,但為大眾捲起袖子去吃苦仗義的事一件也不做。我的先師常諷刺這種人叫「有仁無義,好心不出力」!這也是修行百病的一種。

 

還有一種喜好談玄說奇的人,說今天他夢到什麼仙佛來指引,明天又夢到仙佛來賜給什麼寶貝,改天又夢到什麼仙佛來賦予任務,或是說經驗到自己坐著飛毯飛越太虛…,這些現象多半出現在偏執於內在靜功修持,而忽略落實外在功德者的身上。這種人終日談玄說奇,喜歡故弄玄虛,喜歡接一些沒有用的訊息,喜歡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製造神秘的氣氛,以便惹人欽羨好奇,他們喜歡以這些玄奇際遇來作為他德行與功力的象徵,這又是在修行的領域裡面,一種非常危險的貪執之病!

 

沒錯,修行的過程中,偶爾也會有些奇異的際遇,或者真有仙佛顯化之事,然此事既與增長內外的行持無關,何足掛齒呢!無怪乎孔夫子會說出「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話來,但人們卻整天接訊息,整天與鬼打交道,然後自稱是什麼大仙大佛!試問大仙大佛有那個時間整天在你身旁嗎?你是誰?比佛還大!

 

且人們也常因火氣偏枯而夜有所夢,或因魔障來襲而入幻境,此亦屬平常之事。然而很多修行人,卻以夢境或幻境的玄奇為自我道行或功力的指標,甚至以此作為自炫的題材,實在是迷惑之甚。有這樣偏好的人,奇異的夢或訊息愈多就愈精進,也越貪愛,改天沒有夢也沒有訊息了就嗔厭,就退志,實在不足效法的!

 

這就是貪求安逸,只重內修,又尚玄好奇,而遺漏了去實踐外功的弊端!這樣的人最後都敗在內心的貪執及業力的追討,以致在原地空轉,毫無所獲!

 

類似這些修行之病真是不罵不醒,下次如果看到我講課,偶爾會針貶那些事上修、貌上修、恭敬上修、禮節上修的人,或是那些尚玄說奇而不積一功的人,或是那些談仁談義,卻不出一力的人,希望你瞭解說法者的用心,這只是要罵醒那些偏執一方的人罷了,而非指責他所做的事情毫無價值。

 

經過這篇「大學」的啟發,現在你已經瞭解修行的基本原理及其大致方向了,一開始要先以自身的「心、性、命」這三個字為修行的主軸,而後慢慢研究能進入甚深禪定的性理心法(黃庭禪所教導的即是),然後要努力的去如法靜坐,再來也要廣積身外的功德。

因此修行不只要「性命雙修」,也要「福慧雙修」,更要「內外雙修」。有了這些主幹,而後那些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就更有意義了。不要連自身性命的大綱都不知道,便一昧的鑽進事上修、貌上修、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細目裡面去,這樣很容易迷失了方向。

 

做任何事都一樣,若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向,只知道「努力精進」是沒有用的,掌握正確的方向再去精進,要「正精進」才起得了大用。要抓到了主軸,看準了方向,再大步邁進,才叫「正精進」,只有正精進的人,才不會被路旁的野花野草給迷亂了眼睛,也不會原地打轉。

 

因此在修行之初,先澈底的去探究「修行的原理」到底是什麼?這實在是修行路程上的「第一件」大事!它不僅可以讓你避開旁門左道的引誘,也可以讓你在修行時免除各種偏執百病的發生,更可以讓你邁開大步而心無顧忌。這樣的課題,可以不把它排在修行生涯的第一堂課嗎?而這也正是我著手寫此書的目的所在,希望能對天下所有歧路亡羊的眾生,有絲毫的幫助。

 

常聽人說一句話:「等以後老了,兒孫都成人了,再來修行!」這實在是不瞭解「修行原理」的人所說的話。好比我們要過一條河吧!現在你有一艘全新的船(比喻健壯的肉體),油箱裡也裝了滿滿的油(比喻身中的精力),此時啟動這船的引擎,在油料還未耗完之前,船身還未破損之前,讓那個螺旋槳(喻氣輪)好好地運轉,不要停,不斷地往前,這樣要到彼岸才有希望!

可是如果我們在這船還很新的時候懶得動,等到這艘船已經快破了,油桶已經漏掉了三分之二了,引擎的零件都已經生銹了,才警覺到發動引擎的重要,才想到要開始轉動螺旋槳!試想,這時雖然努力,但前景也是堪慮的呀!

 

瞭解這個原理之後,你的修行生涯應該要早點呢?還是要晚點呢?你要在這個船最新、油最滿的時候趕快修?還是要等到船快破了,油快漏光了再來修?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有了答案!

 

我常看到很多讀者或學員,在聽完我解的大學或中庸之後瞠目結舌!原來大學如此的大!原來中庸如此的美!原來我們的老祖宗都是真正覺悟的大禪師!原來中華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原來我們的性命之學遠比起西方的心靈學問有過之而無不及!原來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文化為榮!以自己的祖宗為榮!

 

看他們如此的訝異,常常令我有非常深的感嘆!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身為龍的傳人,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文化傳承的使命,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宣揚於全世界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