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17.知止(十)

張慶祥 講師

17.知止(十)

現在我們知道「知止」不只是為了解脫你心情上的煩惱而已,更重要的是它能啟開氣輪正常運轉的第一步,因此這兩個字可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至此您可能在內心會有另一個疑問:「這道理我已知道了,我已經找到黃庭了,但此刻我的內心依然七上八下,究竟要如何才能確實的解下攀附在黃庭氣機上的對待知見呢?」是的,這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因為這並非聽聽道理就能有所收穫的,這課題就像學雕刻一樣,是個練習題,而不是理解題。它非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地練習,才能掌握它的絲絲脈動。若非經過不斷地練習,縱然五教經典你全都倒背如流,也不能窺測這不二心法的一丁點模樣。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對待的,例如好與壞對,善與惡對,定與亂對…,這些字眼都是有所取捨的,然而本心本性的真相,卻遠在對待之外,它是不二的,它是無分別取捨的,它是在二元對立之外的,所以任聖賢再怎麼寫,都只能勉強形容而已,實際上是寫不出那不分別取捨的感受來的,因此若非不斷地練習體驗,任你怎麼讀,只得像是霧裡看花,或像隔靴搔癢,總是抓不到它的主軸。

 

很多學者很會翻譯經典,但那只是用理解的方式去說文解字來做白話翻譯,而非返觀當下身中那個無分別取捨的本心本性來做說明,這就像一個沒有吃過「檸檬」的人,硬要用很多文字去闡明什麼是「檸檬的酸」一樣。這些學者大多不是觀照心性有得的修行人,或者大多沒有照見出自己方寸中的無限秘密。他們沒有觀察出自己的煩惱罣礙,與胸中一丁點氣機的生滅起伏有什麼關係?他們沒有發現「分別」的心,到底藏在何處?它與腦中的想法有什麼差別?在未暸解這些真相之前,如何去解釋什麼是超脫對待的不二本心呢?如何去解釋什麼是本來清靜的本性呢?他們可以舉出外在很多非常感人的故事,賺了讀者一牛車的眼淚,或者善於舉出各種非常巧妙的比喻,讓讀者會心一笑,但這只是善於撥動另一種對待的遊戲罷了,這對教導人們進入解脫對待的「不二心法」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是讓你陷入更深的對待之中!

 

因為本性的清靜遠在對待之外,不在感動之內,本心的自在只發生在黃庭一方寸之間,而非泛涉遠求,而人們卻喜歡在外在的故事去尋求感動,或得到更多的理解,於是忙了一輩子都未曾與自己的內心有過交集。

 

也許你會問:「那我要怎麼辦?要如何才能夠知止?」剛才我已說過,這一題是個徹頭徹尾的「練習題」!也是個「體驗題」!若是您想要學習如何在自身上,實際體證返觀自性本來清靜的方法,而進入「知止」領域,最直接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參加兩天專為「知止」而設的「黃庭禪」體驗課程!

 

經由兩天密集的引導練習,您將很快進入觀照「內心」的主軸,抓到你「內心活動」的所有蛛絲馬跡,以及體驗那遠在對待之外的「本來清靜」!對您來說,這課程將是一個很好的起頭,其餘則留待日常中逐步的練習驗證。

 

現在對心的「知止」已大略明瞭,也就是「妄念俱下」,妄念俱下之後所餘的,便是金剛經所謂的「正等正覺」,這正等正覺純乎自然,源自本性,毫無人為造作,回到這正等正覺便是心的「止於至善」了。

而啟動氣輪的最根本、最至善、最自然無為的辦法是什麼?找到一個完全天然無為、盡善盡美、與生俱來、符合本性、沒有一點人為造作的方法來啟動氣輪,這才是啟動氣輪的至善之道!接下來我們便進入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