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13.知止(六)

張慶祥 講師

13.知止(六)

人們任督二脈就像這樣,年輕時因為七情六慾不斷地干擾,這邊堵、那邊堵,全部都堵掉了!到懂事的時候,雖然看透世事,決心要好好守著清靜,專心唸佛,但此時心靜下來氣輪就能通暢的運轉嗎?不會的,因為丹田已經當機了,任督二脈中的所有關竅也全都堵塞不通了,剝陰取陽返本還原的機能已全都喪失殆盡!那時光修個內心的清靜就能起得了作用嗎?

 

你走過台灣的中橫公路嗎?那條路很美,但颱風天一來,到處都在山崩,這一段也塞住,那一段也塞住,全線都不通,既使你有再好的車,還開得動嗎?此時真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寸步難行了!如果沒有功程隊大刀闊斧的鏟一鏟、挖一挖,你一步都走不的!

 

人們的氣輪也是一樣,既然已經全部堵住了,沒有大刀闊斧的鏟一鏟,就沒有辦法恢復它正常的運行功能了。還記得這氣輪是如何喪失它的功能嗎?那元凶就是人們黃庭的「分別知見」!是它向丹田借火,澈底擾亂了氣輪的運行,而後造成所有關竅堵塞。因此完整的修行,除了得先將這心中的知見徹底鏟除之外,還必需研究怎麼重新貫通任督二脈中所有關竅的問題,這兩大方向少了一個都不是完整的修行。

 

因此懂得開始靜心,破除心中「對待」的知見,找回本心的清真,便已做對了一半的事,而且是首先要辦的事,這便是各教經典之所以存在的最大原因。打開各教經典,你會發現這部經也講心、那部經也講心,幾乎所有的經都在教導我們一個「空空如也」的心法,一個「不二」的心法、「實相」的心法、「智慧」的心法!可見體悟這解脫對待的「不二」心法,在修行中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然而這「心法」遠在言語之外,並非語言所足以形容,就像你要形容一個檸檬的酸一樣,是怎麼個酸法呢?與酸梅的酸有什麼不同呢?與李子的酸有什麼同呢?唉呀!這要怎麼講才會清楚呢!然而理不說不明,聖賢不得不藉助有限的文字來說明文字之外的感覺,因此這項原本簡單的工作,卻變成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

自古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聖人,不斷地著書立說,就是為了要說明這個用盡所有名相,仍然不足以說明的「本心」樣貌。因為只有先找回那個不分別取捨的本心,才能進行下一步有關氣輪的修復功程,確保氣輪能依照本性的路線,去行它精準無比的返本造化。

 

因此「修心、靜心」雖非代表修行的全部,但卻是首要的當務之急,因為後面有關法身的返本功程,都得等待這個「本心」確立之後才能進行,因此古人說「萬法惟心」!請各位要看清這個萬法惟心的「惟」字,是直心旁,不是口字旁,如果口字旁的「唯」,就是代表「只要修心就可以了」的意思。但若是心字旁,則與維持的「維」有相同的意思。

因此「萬法惟心」的意義,不外是為了突顯,所有的返本的法身造化,都維繫在「修心」這個課題先確立之後才能進行,而不是告訴我們只修一個心就夠了!這點則是每位有志修行的人第一個要分辨清楚的。

 

既然去除內心的分別知見如此的重要,然而真正的「內心」究竟是在哪裡呢?這實在是個大問題!直至今日科學如此進步,但人們對這個重要的課題仍然是一知半解,因而使得修心的課題淪落到各說各話、無所適從的窘境!

 

這其中最令人引起混淆的關鍵,乃是因為經典中所談到的知見、妄心、三心四相、七情六慾,全都是指存在人們胸中的情感罣礙,也就是胸中氣機變化時所攀附的知見,而非指腦中單純的想法。

這一點則是在修心的課題中,最難以釐清的關鍵,若沒有經過長期仔細的內觀練習,這兩者實在很難區別!無怪乎自古以來無數的修行人,縱然修行數十年,甚至一輩子,也很少有能摸透這個心苗根由!甚至連自己的內心都不曾看過一眼!

 

為什麼我說經典中所說的心念、知見、三心四相、七情六慾等,都是指我們的胸中氣機變化時所攀附的知見呢?我舉幾個簡單的生活例子,也許您就懂了。仔細觀察…

當一個人生氣,氣得捶心肝的時候,他的手會不由自主的捶向自己的胸膛;

當一個人被嚇到時,也會不由自主的用手拍自己的胸膛;

當一個人非常感動時,也會不由自主的用雙手抱住自己的胸膛;

當一個人說「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時,也會用手指著自己的胸膛;

當一個失戀的人陳述他的心酸心痛時,也會不由自主的用手抓住自己的胸膛…。

 

你有沒有發現,雖然人們陳述他的某某想法時,會用手指向他的腦袋,但當人們在陳述他內心的所有情感、情緒、感受、衝動、心情的舒服、不舒服時,都會不由自主的用手指向自己的胸膛!

這不僅是中國人如此,全世界的人也都是如此;不僅是佛教的人如此,天主教、回教、道教、印度教、拜火教、一貫道、新時代的人也是如此;不僅是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不僅是老年人如此,年輕人也是如此。因為這是全人類的共同感受、共同語言,不會因為年齡、種族、宗教、或國界而有任何的差別!

 

這並非巧合,而是因為人類的七情一發,必定引動滿腔熱熱的氣血匯聚於我們胸膛的正中央,這股能量的起伏愈大,心情的晃盪與罣礙也就愈大,可以說這股胸中的能量,已完全代表了人類的心情所在,全人類的貪嗔痴愛、全人類的心情衝動,全人類的煩惱罣礙,都是在人們的胸中所上演。

 

如果有人更仔細的觀照胸中能量與情感起伏的真相,每個人必能再發現,胸膛中負責感應這股能量衝動的核心,僅僅只有一方寸的大小而已!其位置就在心窩略上一點的地方,深度約在胸膛厚度的中央,也就是胸膛正中央表皮下約兩三寸的地方。這正是老祖宗所說的「黃庭」一竅,瑜珈行者稱它為「心輪」,道家叫它為「中丹田」,古人所說的「方寸」、「心頭」,孟子所謂的「放心」,指的是這個地方,如來佛所說的「直指人心」指的也是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