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06.在止於至善

張慶祥 講師

06.在止於至善

什麼是「至善」呢?至善可類比為最好的、最穩固的、最乾淨的、最本來的、最天然無為的,最得其根本的,都可以類比之。因此最無善無惡的心是至善,最純潔無瑕的性也是至善,最天然無為的修持方法也是至善,最切合中道的作為也是至善。

 

「大學」的範圍雖然無所不包,至善的範圍雖然非常廣泛,但此處「至善」的主軸當放在如何「明明德」的方法上。明明德雖然也是至善,但它必需藉由一定的方法才能達成,沒有方法,空談明德有什麼用呢!因此什麼才是最天然,最直接、最正確、最無為的明明德辦法呢?這便是此處「至善」這兩個字所指的真義所在。

 

我們知道,仙佛是純陽,鬼是純陰,而人是半陰半陽,好比一半的黃金、一半的銅一樣,此時黃金的性已經被黃銅侵奪了一半,這樣的人可以稱為是最圓滿、最至善了嗎?不是的!若不趕快煉成純金,這金子最後要被那銅給拖累的。因此每個人都想要找個正確的辦法,使自己煉到恢復本來的精純不二,要煉到明了自己的「明德」,這才算是止於個人最終的「至善」之地!

 

因此「大學」的「三綱領」看似不同,其實這三條都是在說「明明德」,只是範圍不同而已。修自身就是明自己的明德,渡化眾生也是明眾生的明德,止於至善是自己找到最直接的辦法去明明德了,眾生也依一樣的辦法去明明德了,人我都找到最直接的辦法去明明德了,這便是「止於至善」。

 

簡單地說,人要得到「一」的關鍵因素就在「明明德」,這個目標已經非常明確,接下來的重點就在於找個最「至善」的辦法,來去除性外之物,找個辦法來剝陰取陽,以便返回我們最「至善」的本來面貌。這個就是整部「大學」的精義所在,也正是孔夫子在下一段文字中,所要揭示給我們的重點所在─「明明德的最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