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第十三章

張慶祥 先生

第十三章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妄心就是以假作真,不存在以為存在,以著妄想來擾亂自己的氣血,氣血一動,造化立即全改變了,這叫「即驚其神」。神是什麼?妙不可言的造化就是自性的真神。神不是外面的神,妄心驚動的不是外面的神,是你的自性真神。

你的神性它在你身中捍衛著周身奇妙的造化,捍衛著你的生生之理,如來說:「萬物皆具佛性!」那個奇妙的生生之理就是你的神性、你的佛性。但妄心一動,氣就變化了,氣一變化,若還對它懷著好惡的知見,性就被干擾了!

所以一個人若常常有妄心,心情常常起伏,他的精神便逐漸耗散,久而久之,每天都會覺得很疲憊。好比一個人如果連續三天心情都處在極不好的情況下,三天後他必然會感到心力交疲的。這就足以證明,人的妄心確實會擾亂周身的造化,會擾亂我們的精氣神,以及我們的本性。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當我們的神一動,該好惡知見就深植到阿賴耶識裡了,以後再有類似的氣機感受出現,你便充滿著不可自拔的好惡煩惱,而這好惡投射在外物上,便形成對外物的貪嗔習性了。

然而若非因為內心的感受激動,使你久久不能自已,外物又有什麼可成為執著的呢?內心的感受雖然有很多種,但我們可以把感受分成兩大類:一個是貪,我喜歡的;一個是嗔,我不喜歡的。只有這兩種而已。

為什麼我會老遠從中和跑到內湖去吃麵線羹?因為我有一種久久不能自已的感受,那種感受造成了我換了三班公車到內湖!這時你所著的「物」到底是外在的一碗麵線羹?還是你身中那個激動不已的感受呢?仔細的往內觀察,所謂的「即著萬物」實際上指的只是裡面的一股感受、一股氣血的罣礙而已!大學說「格物」的「物」,最主要是指內心的這個「妄心」。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該物若能帶給你一種很好的感受,因你對感受有貪求,所以下次你就會一直想追逐該物,以換得這種好的感受,這便是著於該物而生起貪求了;反過來說,如果該物所帶給你的,是一種不好的感受,那麼下次你就會因該物的出現而感到不安,最後你會想把它去之而後快。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貪求既然在氣血上已經形成了,便會開始藉由外境來追逐那份感覺,已經開始產生追逐,能如願、不能如願,最後也都將再度動盪到它的心性,這氣血動與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便是眾生的煩惱所在。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有個人跟他的合夥人拆夥,錢分得不如意,講得火大,就放把火把人家的房子給燒了,被抓去警察局,嘴裡還念念有詞的說:「我實在想錢想瘋了,沒辦法」。警察問他後不後悔,他還說「不後悔,我已經想錢想瘋了!」那神色讓我看了真是為他心疼,一副好累、好累的樣子,他真是被胸中的煩惱折磨到快瘋了!

想想他這漫長折磨的過程,必然在他的胸中時時充滿著一股鬱結的氣血,那是股令他判讀為「非常難過」的氣血。想要揮去那個難過,其實是想要揮去胸中這個被判讀為「難過」的氣血而已。為了揮去它,於是他暗暗想出了這個毀滅性的計劃,終於做出這樣無可挽救的事來!像這樣因在氣血上攀附貪嗔知見而惹出的煩惱,簡直無所不在,哪裡說得完呢!

一個人在社會上所做的種種努力,為的就是將來能獲得一個安寧平靜的生活,一個安祥幸福的心境。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在這個奮鬥的過程之後,我們都被什麼團團包圍?「煩惱」!看看那些外在物質已經毫無欠缺的頂尖人事,煩惱有沒有比你我更減少?或是比他以前更少?事實讓我們更明白,要去除煩惱的根本辦法,並不在於外在事物的滿足。

你說我是因為失業所以煩惱,可是你找到工作了,你的煩惱並沒有減少!然後你說因為我的薪水少,所以我很煩惱,但是現在一個月四萬多了,你的煩惱還是沒有減少!然後你又說因為我沒有女朋友,所以我煩惱,但是女朋友已經換了好幾個了,你的煩惱還是在增加中,對吧!最後你說如果我結了婚,嫁了一個帥氣的好老公,那時我一定是幸福美滿,我一定不再煩惱了!現在婚也結了,老公也很好,小孩也生了,但是還是煩惱!因為我的小孩不聽話、不讀書…。

您有沒有意識到,你一直在編故事,並試圖把責任往外推缷。然而煩惱是內在的一種習性,一種知見的狀態,內在要不要煩惱,是可以與外在毫無關係的!老子說:「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若不經由自身的觀察,煩惱真是一個永遠無法破解的謎題。

因此如果你不開始學習在自身中認識煩惱的真相,你將永遠無法離開煩惱。不要以為你富裕了就不會有煩惱,全世界裡面這麼多人比你富裕,但是他們的煩惱都比你少嗎?還有很多人都比你窮,他們也不一定像你一樣有那麼多的煩惱;當然也有很多人比你窮,而且也比你煩惱,這種人又沒錢又不懂得解脫煩惱,真是夠倒楣的了。

所以煩惱是內心感受的問題,不是物質的問題,物質也許是個誘因,但它也可以不是誘因,因為最後讓你煩惱、讓你難過的,只是胸中的一股感受而已。因為胸中氣血一動,你就無法與它和平共處,而陷入煩惱了!

胸中的氣血早就被你分成兩大類:一是執著為喜歡,一是執著為不喜歡。因為想要營求那個你所喜歡的感覺,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煩惱;或是怕那個不好的感受來襲,但它偏偏常常現,這更是煩惱。最後你的人生就是,煩啊煩!真是煩!

因此當你奮鬥了一輩子,有了很豐富的人生閱歷了,最後你要遺留給子孫什麼呢?千萬不要遺留給他金山銀山,這不能幫助他們成為堅強、幸福的人。要留給子孫最大的資產,是教他如何解脫煩惱!這一招如果學會了,你的子孫縱然生活在各種或好或不好的際遇中,他都能自得其樂。你給他金山銀山,卻沒有教他解脫煩惱的方法,不論他富裕與否,他註定會很煩惱的!

所以說,要做學問,第一件事情應該了解什麼是煩惱?煩惱根源在哪裡?它如何形成?又要如何從種種罣礙中解脫出來?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這真是最重要的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