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第十章

張慶祥 先生

第十章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像上述這樣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的清靜、時時刻刻的見性,就能慢慢的進入真道了。在修道的旅程中,保有內心的清靜,就像做豆漿時保有一口甘美的泉水一般的重要。有一個高人教你做豆漿的本領,他把絕頂工夫都教給你了,但你做出來的豆漿卻總不如他的好喝!問題在於他做豆漿時,除了堅持上好的黃豆及必要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一口最甘美的泉水。少了這口清澈的泉水,縱然你的黃豆再怎麼上選,程序再怎麼正確,你還是做不出像他一樣好喝的豆漿來!

經典裡常常在講:「萬法惟心」!一切修行中的奇妙造化要能完美成功,所依靠的就是這個清靜的心。因為它就像那口純淨的水一樣,只有它才能造出上好的豆漿;只有純淨的心,才能讓成佛造化的每一個步驟都完美無瑕。

古人為什麼常講「真修真得、假修假得」?真修就是持著清靜的心,這一點真了,其它的細節才能真;這一點假了,其它的細節再怎麼精細,也是假的!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修行故事,同一個師父傳了很多徒弟,說性是什麼、命是什麼、說怎麼靜坐、什麼姿勢、唸什麼咒語、握什麼手印…,都講得清清楚楚了!但每一個徒弟修出來的程度都不一樣,有的入了佛道,有的入了魔道!這就像做豆漿一樣,為什麼程序都一樣精細了,但最後做出來大家都不一樣?因為那最重要的水質有了差別!

所以,修行之初,你必須懂得怎麼把心的清靜弄清楚了,其它的細節才顯現得出它的意義與價值來。師父不能送每個人一條河流到你家門口去,這一點是你自己要努力修證的。

所以古人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心能照見幾成的本貌,性就能行幾成的造化,命就能有幾成的結晶,這才是修行的最關鍵處。

心要如何才算清靜?說要不對待、要萬緣俱下、要平等、要實相…等等,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本心」而已。你不內觀怎麼知道有沒有攀附?你不檢驗怎知你的水質純淨了沒?

有人常高傲的說:「何必內觀!師父又沒教!」這就好像一個做豆漿的人說:「何必管什麼水質,師父又沒教這回事!」這真是沒頭沒腦的話!但講到內觀,到底要觀什麼?觀你的貪嗔好惡在哪裡發生?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它是如何運作的?情識攀附時是什麼樣子?你多半的習性是什麼?解脫的當下又是什麼感覺…就這樣一一看個清楚來!不經過一番觀察,如何回答我剛才問的那些問題呢?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然保有了清靜的心,才初步體會了身中的大道,但我們不妨就叫它「得道」好了!為什麼?因為此時雖未成道,但大道的反本造化,已經具足於你的身中了。好像豆漿雖還沒成功,但清淨的水與豆子正在調和了,成功指日可待了,你已經將這個訣竅掌握好了,所以可以稱為「得道」了。

上天造物,物物各有各的生生之理,在人物叫「性」,在天叫「道」。譬如:種一顆黃豆有沒有生生之理?有啊!什麼時間種比較好?什麼時間它應該生出來?加什麼肥料比較好?如何可以使它早點長出最好吃的成品?這都有一個生生之理。屬於該物的生生之理,就是該物的性,也是該物的道。

那麼身為一個人,當然也有一個不變的生生之理存在的!什麼樣的情況可以活得更健康?更安祥?什麼樣的情況會煩惱痛苦輪迴不休?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超氣入理?可以精神不朽?當然它也必有一個生生之理存在!那個生生之理就是我們的「性」,也是我們的「道」。這個真機再現,就稱為「見性」,也稱為「得道」了。

有一天我在山上看到一株小小的草,上面結了一粒粒亮亮的黑黑的籽,有一個小朋友問我:「為什麼它是黑色的?」我被問傻了!為什麼它是黑色的?本來就該是黑色的呀!上帝創造它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呀!這就像蕃茄為什麼是紅色的道理一樣的自然。

這個問題如果問科學家,他們可能會說因為它有黑色染色體。你再問他為什麼它有黑色染色體?誰給的?最後還是得要回歸大自然,說「這是自然的」!這是物物各有的一種自然,本來這個物種就該如此!如果你硬要用科學去分析,不僅顯得太複雜,也太不可去理解了!不如就說是它的「本性」吧!本來就有的道!連黑色、紅色都是源於本性,那麼人類也該有一個屬於我們的本性吧!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得道不是從外面獲得東西,而是回歸上天賜給你的生生之理而已,這是與生俱來的,本來就是你的,只是讓它再現而已。當這個生生之理顯現出來,它可以讓你剝陰取陽、它可以讓你返本還原、可以讓你結聖胎、產大藥、結金丹…,這個本性中奇妙造化的原始功能,終於又找回來了!真是可喜可賀,因此名稱上雖然稱為「得道」,但實際上「實無所得。」

老子對於「得道」的定義是如此的簡單。你不要誤以為鍊到可以撒豆成兵、可以呼風喚雨、或可以通靈才叫做得道;如果會了這個,卻還是不能清靜自己的心,不能啟開自己的生生之理,那一概都叫術流動靜旁門左道,而不稱為得道了。

因此修行不能得生生之理就不能永恆,終難脫氣數業力的枷鎖,只是夢幻泡影般的成就罷了。就像做豆漿一樣,煮得很好看,看起來像是那麼回事,但是水源不清,只是好看而已,成不了大用,那都不能稱為「得道」。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為了吸引眾生來正視這個問題,吸引他們來接近本性的利益,所以不得已取個名字,叫「得道」。因為「得道」的那個「得」字加上去之後,給眾生感覺好像是另有所得,好像是額外得個什麼好處,所以便拼命往前追求,這就是渡眾生的方便法。但有一天眾生竟因此而獲得了本性上無限的利益,聖人美其名為「得道」的苦心,終於沒有白費。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悟」是「吾心」,是由照見內心的清靜而證得的,不是由外獲得的。能夠體會自己的本心本性,能夠讓本性中所有奇妙的造化可以在身中自由的發生,這樣的人雖然還沒有了道飛昇,但已經有資格可以登上講台,發揚古聖先賢的救世絕學了,所以說「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道」是上天所賦予天下的,你的身上就有道!不是專屬哪一個大仙大佛所獨有的,誰都能發現它,誰都能應用它。可惜現在各宗派的修行人,懂得行善、膜拜的人多,而覺悟自己的心源性海者少!因此悟本心、講本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有志於修行的人,就應當盡量去悟,盡量去講,去傳揚這個自古不變的聖道。

俗語:「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性命各人了」,你得你自身的道,他得他自身的道,你的是你的,他的是他的,兩不相干!各位要做一個明理的人,常聽一些有信仰的人滿懷信心的說:「某一位仙佛修得那麼好,而我那麼信仰祂,我相信祂會來幫我超拔的!」這是不切實際的期盼,為什麼?這就像你請仙佛幫你吃飯一樣,你會飽嗎?不會的!你請仙佛幫你修道,縱使有得也是他的,與你何干?

在這世上每一項事物都有個原理可循,物有物理、數有數理。原理對了就有效,原理錯了就無功!修行這件事情,不能求菩薩保佑代勞的。就像種了一棵樹,如果你不替它澆水,你求菩薩也沒用的,照死不誤!這不是菩薩不靈,但菩薩是講理的,自你你不照理而行,那怪誰呢?

修行也是一樣,必也有個不變的道理可循!不然各教聖人何必諄諄教誨唯一的修行之路呢!很多人談到修行時,卻老是喜歡說「各人見解不同」!說這話的人真是不明真理呢!

「理」從哪裡來?大自然之間天賦萬物各具一個生理,一個造化的次序。懂得順從那個生理與次序,就可以得到該物的生生之益。我們人的身也好、心也好、性也好、法身也好…,都是一樣的,都有一個生生之理存在。然而我們因為不了解這個生生之理的特性,所以常常破壞了它的功能而不自知。

好比人們並不想得癌症,但卻很多人得了癌症!人不願失眠,但卻有無數的人在失眠!人不願意有煩惱,卻有無數的人陷入無盡的煩惱之後!人不願入輪迴,卻都在輪迴圈裡轉不停…,我們做了這麼多蠢事,卻還自以為聰明。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未曾去了解,屬於人類的生生之理到底是什麼規則?瞭解這個自然規則的人,就可以去傳聖道了。不瞭解的人,總是越傳越適得其反。

很多人修道得不到好處,反而得到很多壞處,這就是「不講理」、「盲目」的毛病所產生的。「道」是理,「修道」就是得先講理,講究你與生俱來的生生之理有什麼特質?怎麼做會使你本性的功能發揮到最完美?怎麼做才會使身、心、性、靈、法身愈來愈淨化?怎麼做才會返本還原?這都有一定的規則,做對了,就叫「真修真得」;做錯了,就叫「假修假得」!叫「盲目」!叫「熱情祟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