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含愛的飲食】01.序

耕莘健康管理專學校校長 楊克平

【含愛的飲食】01.序

「病從口入」人盡皆知,然而如何健康的「吃」,卻常被多數人忽略;在飲食與健康這個議題上,知識、態度與行為,似乎並不盡然一致。究其因,若無深入「知」的探究,我們極易陷於「習性」與「口慾」的誘惑。諸不見人們往往在疾病纏身之時或病入膏肓之際,方覺悟到清淡飲食與忌口的重要性。我們常自作為聰明的認為人體應該怎麼吃才健康,於是聰明的頭腦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營養配方。殊不知,自1960年代的沙賓疫苗克服了小兒麻痺症後,縱然有尖端的醫療科技,幾十年來,也未曾見到任何一種慢性病被治癒。其實,人體是造物者的傑作,是一個充滿著智慧的有機體,只要順應自然節律的生活形態,以含愛的飲食、敬天的意念與行為,及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作為生活作息的準則,則身心靈健康是不假外求,而自然天成的。本文的重點在飲食與健康,而「含愛的飲食」乃身心靈全人健康之良方。

「守齋」與「身心靈健康」  

         吾人皆知,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追求健康必須自身、心與靈兼顧的飲食著手;吾人亦皆知,清淡而適量的飲食非但對身體有助益,對情緒、對心性、尤其對當代的主要病源:壓力的舒緩,亦有絕對的正面價值;是故清淡的飲食正是跨入身心靈健康的第一步。吾人亦知,清心必先寡慾,心靈的豐富與健康得先自降低物慾做起,而口欲乃戒慾的初步。幾乎所有宗教皆訂有各種「守齋」禮儀或法規,以助於我們生活的革新,從而達成身口意的清靜,及至身心靈的健康。例如第二世紀時,基督徒為準備逾越節(復活節)即有兩天齋戒的習慣;第三世紀時,亦有不少地區教會將此齋期延長為一週。在三世紀末或四世紀初時則有四十天的齋戒期,但此四十天齋期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主耶穌受洗後在曠野裏的四十天齋戒。天主教的守齋(大齋)是指個人每天只飽食一餐;之後又有了小齋,即禁用肉與酒,直至中世紀末有許多地區也禁食奶製品與蛋。

         「守齋」不僅指依教規實行禁食或吃素,也指在教會的補贖時期所做的一切刻苦行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3年2月23日呼籲基督徒要同聲為中東和平祈禱,並配以守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先生亦接著發表「以創傷為師,提升人性」一文,內容提到「四旬齋節」,皆是以耶穌的受難受苦為核心,讓我們深刻反省人所造的罪惡。因魔鬼必須藉「祈禱與守齋」才能驅逐(瑪:十七,20)。

         古蘭經中亦有守齋的規定,此為伊斯蘭教的五大基柱之一;道教、佛教的「守齋」含有多層的意義,乃「口忌牲葷惡言,心忌動心起意」。天主教在四旬節期內,要基督徒特別祈禱、刻苦、做補贖、行善工、尤其要守齋,以生活的革新,淨化自己。故「守齋」不只是飲食的話題,也是一個修煉德行的話題;其真正用意是要棄絕舊我,重新恢復身體和心靈間的平衡。

「守齋」應以「愛」為出發點

        何謂齋?齋者,心齋之律,齋持之戒也。「守齋」不只是要用口齋戒,舉凡我們身上所有的感官,如眼、耳、口、手、足等應齊來齋戒:毋視邪色、毋聽淫聲、毋道非禮之言、毋取非義之物、毋踐非禮之地;以致到心毋妄思、意毋妄動的境界。古人在祭祀典禮大事之前,必須齋戒,以一其心志;故而「心齋」乃齋戒的精髓。然無形的心齋必先自有形的口齋做起,若過份沉溺於飲食,人將變為自身慾望與習性的奴隸;故真正的「守齋」是要以「愛」為出發點,目的在於珍愛自己、疼惜他人與萬物、尊重生命、並皈依天主。德肋莎姆姆曾云:「只有世人心中懷愛,世界才有和平」。

        「守齋」是要把我們帶回到內心深處,以淨化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使我們懂得感恩與懺悔;其在精神和道德上的意義尤為重要。我們倘能藉著齋戒學到自制、節制我們的慾念和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要求自己時時刻刻守齋?而非僅在特定的日子才守齋戒呢?是受扭曲之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還是錯誤的營養概念使然?張慶祥先生的「飲食與健康」強調的是更人道、更健康的飲食觀;亦是一種含「愛」的飲食。雖因張先生因非基督徒,對上主訓示梅瑟所說以色列不可吃鳥血或獸血的話有些誤解,但卻無損他悲天憫人,民胞物與的偉大胸襟。要是他知道天主當初只讓亞當和厄娃「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及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卻把「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都給他們作食物」的話,他的論述會更有張力。

         一般人多認為守齋或素食會造成營養失衡,這是我們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證。試觀今日的癌症、心臟病、腎病、肝病、免疫失調等文明疾病,哪一種與肉食主義的飲食無關?回想幼年時期,小小的家禽是我們的寵物,牠們在庭院中與小朋友們一起自然的健康成長,及至長成方被殺而食之;如今這種情景已不復存在;牠們被更名為經濟動物,終其一生之目的僅在滿足人的口慾而已,牠們正活在人間地獄裡。聰明的人類違背了自然律尚不知,沾沾自喜的操弄著牠們的生長;最終,人加諸於這些動物身上的各種化學毒素還是回歸於人體本身。

「敬天愛人」為健康之本

         人類的生命是上天一項寶貴的恩賜,所以從生命的起始到死亡,都應受到關愛及保護。動物的生命又何嘗不是?禽獸凶猛如獅虎,亦只在飢餓之際掠食;人卻在飽食之餘仍貪得無饜的想盡各種方法滿足口慾。萬物之靈的人類,恬然接受上天賜予的聰明才智,卻吝於將上天賦與的「愛」的能量付出。「敬天愛人」是吾人終其一生要學習的課題。敬天要先順天,順應自然,不違天理;愛人則先愛己,但不因利己而禍人。學習「愛的飲食」,健康自己的生命,也健康天下萬物之生命!讓我們共同來維護一個愛與和平的世界吧!藉張慶祥先生「飲食與健康」的演說詞,願與天下有緣人共勉之!   

耕莘健康管理專學校校長

楊克平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