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孟子知言】08.舉例:孔子七日而誅少正卯

張慶祥 講師

【孟子知言】08.舉例:孔子七日而誅少正卯

(二)尹文子:

孔丘攝魯相,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先誅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竊盜奸私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強記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熒眾,強記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太公誅華士,管仲誅付里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六子者,異世而同心,不可不誅也。」

譯:孔子當魯國宰相時,才上任第七天就殺了非常博學且辯才無礙的佞臣少正卯。門生就問孔子說:「少正卯是魯國人盡皆知的達人,夫子您才上任七天就殺了一個大儒,這樣做難道沒有過失嗎?」孔子說:「你坐下,我來告訴你原因。人類的大惡有五件事,而偷東西及奸私這種小惡都還比不上這五件惡事。

第一件大惡是”心達而險”!(聰明過人,但為了達到目的存心卻非常陰險。好比一個政客,為了吸收選票,不僅提倡大量減稅,還說要大量發放各種津貼,這種政見讓人民聽起來當然很高興,不但能達到打擊執政者的目的,更能吸收到大量的選票,但試問錢要從哪裡來?最後豈不是要舉國背債遺禍子孫嗎?這麼聰明的人豈會不懂這個簡單的道理,但為了贏得選戰卻用了如此混淆是非的手段,這就叫心達而險!)

第二件大惡是“行僻而堅”!(行為偏邪卻又意志堅強樂此不疲,以此來突顯自己的長才。)

第三件大惡是“言偽而辯”!(善於把顛倒是非的言論偽裝得很善良、很討好,但實際上卻是妖言惑眾,遺禍人類)。

第四件大惡是“強記而博”!(有過人的記憶力,說起話來引經據典恢宏大論,足以使人對他那似是而非的謬論崇拜得五體投地。)

第五件大惡是“順非而澤”!(看到一個人明白的錯誤,非但不制止導正,還把他的錯誤說成對的,到處施恩惠收買人心。)

在古代一個人只要犯了這五件惡事的其中一項,就能顛倒是非惑亂世人,因此難免被有見識的君子所誅,而少正卯一個人同時集這五大惡於一身,更有惑亂世人的本領,當他和民眾在一起就足以吸引一大群人的崇拜;他隨便講個謬論就足以顛倒是非惑亂世人;他的博學強記引經據典,足以辯倒所有的正理獨領一方的群眾。這實在是小人裡面的梟雄,此人不誅必有更多眾生受其蠱惑,早晚要發生死傷慘重的大亂子,為了眾生長遠的安寧著想,不能不將這種人及早掃除的。

因此,即使是古代最為慈悲的聖賢治世,也難免要誅殺一些足以顛倒是非的惡人。好比英明的商湯不得不誅殺尹諧,文王如此慈悲也不得不誅殺潘正,姜太公如此忠義也不得不誅殺華士,管仲如此大量也不得不誅殺里乙,鄭子產如此賢能也不得不誅殺鄧析、史付等人。對於惑亂世人的梟雄如果不用這樣的手段,世界怎能得到安寧呢!」

以上這段說明孔子為什麼誅殺少正卯的原因,有人批評說殺人是殘忍的,當然對於一位無辜的人,或是傷害不大的人,動不動就用誅殺的手段,那是殘忍且狹隘的。但若是對於一個惡貫滿盈死有餘辜的人來說,處他重刑反而是救了無數生民的必要手段。舉個例子,若是像二次大戰的希特勒這種人,有第一等的口才及非常有魅力的領袖氣質,他一個人站在台上就能辯倒所有的正理,用歪理獨立於一方,吸引無數人的崇拜,有遠見的人若不設法讓他早日離開人群,不知道還要犧牲多少人的生命!因此面對這種情況,任何慈悲為懷的有為明君,都會設法誅殺這個梟雄,以救生民於荼炭。這時的「殺」對被解救的無數眾生而言,反而是慈悲而不是殘忍了!

因此不要看到歷史上孔子曾殺了少正卯,就起了批評的知見,因為功過的重點在於殺了一個梟雄之後,無形中解救了多少可能被邪見蠱惑的眾生,或是消弭了多少可能發生的動亂場面。雖然如此,但殺人總不能亂殺的,好比現在國家的法律要處一個人死刑一樣,那是非常慎重的事,古聖哲是那麼的慈悲為懷,要處死一個人,當然是迫不得已,才會做出這種選擇的。

我之所以談這些,並不是要為孔子辯護,因為我們不在當時,不能真正瞭解當時有沒有必要如此,不論贊成或不贊成我認為都是不切實際的做法。我所要表達的是「知言」的能力重不重要呢?若沒有知言的能力,隨便跟著一個梟雄起舞,世界不是不得安寧了嗎?或是在未認清事實之前隨興殺一個人,豈不是要成為屠夫了嗎?或是局勢已經要亂了,還不能掌握時機拿出為民除害的勇氣,那不是也太懦弱、太沒有智慧了嗎?

說到這裡你立即要問,那我怎麼知道我的判斷到底對不對呢?那個人看起來很好呀!很關心我呀!很幽默又有才幹呀!長得又帥又老實呀!而且他常常說愛台灣呀!各位,這種說法哪還能夠知言呀!你以為小人都長得尖嘴猴腮嗎?講話都尖酸苛薄嗎?這種人只能當最下等的小人,哪人當得起邪惡的梟雄呀!那些遺禍子孫的梟雄,全身上下所散發的(言),哪一項不是看起來善柔、忠厚、清秀、正直、氣宇軒昂的呢?哪一個不是像尹文子所說的「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順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納人於邪惡而求其利」的呢?

看看今天的選舉制度,選票已經握在眾生的手中了,但眾生們究竟用什麼標準去選人呢?他們大多先看候選人長得漂不漂亮、帥不帥、再看他敢不敢拍桌子罵人、敢不敢開大張的支票給百姓、會不會講一些慷慨激昂或熱淚盈眶的話來讓選民感動、敢不敢向選民下跪…等等。除了這些條件以外,有幾個人真正去看看候選人的政見有幾條是確實可以實施的?有幾條是為國家的長遠利益在著想的?有幾條是說得出來又做得到的?有幾條是不會讓我們的子孫去背債的?而這些選民又有幾個在投下選票時,是真正公正無私毫無偏見的?如果我們連這些真相都看不出來,怎能叫「知言」呢?

很顯然,我們沒有用選票去封殺該封殺的梟雄!我們沒有孔子的智慧能看出誰是言行不一、似是而非的騙子,也沒能封殺那些心達而險、行僻而堅、言偽而辯、強記而博、順非而澤的梟雄!今日能站上國會的幾乎都是孔子眼中的梟雄,但我們卻沒有智慧去封殺這些人!

這要怪誰呢?實際上只能怪百姓不能「知言」,不能分出什麼是詖辭、淫辭、邪辭、遁辭所致了!百姓只喜歡看表面,只喜歡會表演的人,當然就會有那些人的出現了。試想,今天即使有一個非常務實且有遠見的政治家出現,百姓會把票投給他嗎?他從不講誇大的不實話,不會去照美美的沙龍照,不會去經營感人的故事,不會在鏡頭前做秀,不會開支票巴結選民,不會買票,也不會造勢!這種務實無華的人,百姓怎麼可能去選他呢!如果會的話,今天全天下都會是這種候選人的!

今日的百姓已握有選舉權,但卻又沒有「知言」的能力,最後的結局就是今日的亂象了!所以「知言」重不重要呢?辨明他人及自己胸中的詖辭、淫辭、邪辭、遁辭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呀!整個世界要進要退、要治要亂,就在「知言」這兩個字上面而已呀!然而知道別人的心術正不正,前提是要先能知道自己的心術正不正,不能看透自己胸中的存心,又怎能看得透別人胸中的存心正不正呢?因此「知言」是以觀照自己的存心為本的!

我們常把責任推給別人,我們聽到這邊有個說法讓你感動、那邊有個說法讓你感動;這邊有個表情讓你同情、那邊有個表情讓你同情,但我們沒有智慧理出一個頭緒來,我們不知道他到底可不可行,他的內在真正的「言」到底是什麼?而我此刻內心的「言」又是什麼?那些政見的話我聽得很高興,到底我被慾望收買了所以高興,還是我被騙得感覺很尊榮所以很高興,還是我因聽聞了真理而感到高興?

「知言」就是在一席話之中,你得看清楚你的心思,並且也看清說話者的心思,對不對你都已經了然於胸,那個人有沒有甜言蜜語在收買你,你也很清楚。而此時你不準備再被收買,你不準備再順非而澤,也不準備再與群小共舞,你準備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你準備做出該有的抉擇,去支持最具長遠正見的人,這才是「知言」的用意。

一個不能知言的人,永遠都能惹出很多莫須有的衝突,好比公司裡有一個人被升遷了,大家都在恭喜這個人,然後就會有一些好事者,私下去跟另一個沒有被升遷的同事說:「同樣來上班這麼久,為什麼你沒有被派任呢?老闆為什麼偏心?為什麼不是你呢?」講的義憤填膺!這個沒被升的人本來沒事,旁邊的人為他講得義憤填膺,這時他不但無法察覺這個好事者內心真正的「言」,也無法覺知自己內心已經被收買,已經升起了無明,於是也跟著義憤填膺,而惹出無數莫須有的衝突與敵對!

反正老闆只能升一個人上來嘛,而大家講得這樣的義憤填膺,內在真正的言是什麼?有的想藉時挑撥事非,有的想收買人,有的想藉機報復!各位,如果你往自己的內心深處去看看那真正的聲音,你會不敢看,因為太污穢了!別讓那些污穢的言存在你的心中,是非自然就沒了,這就是「知言」!如果少正卯能知言,能看清自己內心的五惡,也就不會被孔子給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