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500問

張講師答:

嗯,這個特殊的節日,表達一下對另一半的關心,我想這個無不可。但是,我常常感覺,在身旁會看到過很多這種例子,有情人節忘了祝福,結果大吵一架。我覺得我們可以為人付出,但是當別人忘了在特殊日子為我們付出的時候,沒什麼好計較的,因為天天都要過日子,對不對。

你只想到你自己,就沒想到別人,本來是一個可以快樂一點的特別日子,結果搞得特別的哀傷,這種日子多不多?這種很多,在情人節大吵一架的人多得是,如果是造成這樣我就覺得不好。

另外呢,法滿就借著這一天創造一下業績,我覺得也可以的。但東方人有東方人的情人節就是在七夕,古人在七夕還會拜拜,然後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我想聖人也希望這個社會上沒有曠男怨女,倒不會說對這個情人節有什麼特別的誤會,實際上是不會的,你看《詩經》關雎篇,不是也是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張講師答:

可以的,讀唐詩也很好,能夠保持心情愉快也很好。但是就是對於修心養性不是那麽直接立即。若要養成一個光明磊落頂天立地的氣魄那就不是唐詩宋詞可以雕塑出來的。

張講師答:

全世界不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節慶,或者是什麼紀念日之類的。譬如說母親節,一年設這麼一天,就讓很多小孩借這個時候,適度的表達他對媽媽的感恩、關心!

比如說過年,就是借這個節日,讓大家不要忘了跟家人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再怎麼遠就趕回去全家要團圓。那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的意義。然後也可以改善風土民情,移風易俗,就把很多的教育隱藏在這些節慶裡面。

像清明節也是這樣的,就一年,隨時當然都可以上祖墳去進香,但是很多人住的比較遠,有時候會忘了,那麼就來樹立一個節日,這個節日是提醒大家:每一個人都應該上祖先的墳頭去慎終追遠一番,想去祭拜、去感恩,表達我們對他們的這種感恩、追思。

這也是一個最佳的教育時刻,也是一個親族團聚的最佳時刻,因為上祖墳是全家族的盛事,為什麼它會是個盛事呢?大家都在意、都注重,兒孫就不會不注重。做長輩的慎終追遠,每到這一天煞重其事的,那麼兒女也就會跟著做,兒孫都會跟著做,我們帶領著親族,到墳前擺上這些供品、花、素果,然後大家一起祭拜。

祭拜的時候由最長輩的作主祭,向祖宗報告:今天多少兒孫來向您祭拜,感謝您的德澤、您的護佑。然後率領著大家把草割一割,墳頭整理整理,這過程中邊聊一些這位祖宗,祂當時在世的時候什麼德性,是怎麼照顧我們的,在生活上的一些趣事都可以聊,但不能聊一些祂的缺點,在祂的墳頭不能聊一些缺點。

祭祀的時候要莊重,但是談話的時候要和諧,然後帶領著兒孫,一個一個去進香,我們只要上了祖先的墳頭,磕磕頭這都是應該的事情。全家人都非常注重這個事情,借這個時候大家團圓,到中午的時候一起會餐,這就成為家族相聚的一個很好時機。

這個平常有做,家裡都有祖先牌位,平常在家裡,祖先牌位祭拜。清明節是上墳的一個時機,經過這樣的教育之下,這些兒孫對於祖宗、對於長輩就會有恭敬之意。因為祭拜的時候也是按秩序拜的,這個長輩先拜,一輩一輩來的,越晚輩就越後面,當然大家站在一起,一起行個禮也可以。但一個一個輪著來的時候,那個輩分就會分出來。這個就是清明節的一些大略的意思,這培養我們華人慎終追遠的這種情懷,感恩的情懷就在這個時節。

張講師答:

這個很多節日可以說快樂,比如說過年我們可以說恭喜,比如說中秋節我們說家庭多團圓,我們說佳節快樂,比如說情人節也有人說情人快樂,母親節也可以說母親快樂,清明節是鬼的節日,你跟誰說快樂,你跟人說清明快樂嗎?這個禮要用在適當的地方,不是隨便用的。

張講師答:

你好!你可以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上墳頭祭祀的人都把貢品就擺在墳上,那一般的墳場都是集中式的,那豈不是滿地都是貢品了?那誰來收?那環境衛生上都有問題了。況且食物還可以吃,應該是祭祀完祖先,我們把它拿回家,就像是祖先賞賜給我們的是一樣的。

那為什麼有的人問這個問題?意思是說,鬼神吃過的東西人還可以吃嗎?這個是不一樣的!我們用貢品祭鬼神,這個神,拿走的是食物中的性,鬼拿走的是食物中的氣,而人吃的是食物中的質,我們吃的是它的物質、營養,那當然我們沒有祭祀過的這些供貢品,它裡面的氣還比較足,

所以人在吃一般的食物的時候,吃了它的質,也吃了它的氣。那麼當然祭祀過的物品,氣就不存在,但是這個質是沒有損壞的,所以應該要把它帶回家裡,當作祖先的賞賜一般,大家全家人一起享用。

張講師答:

您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是要把它給展開來說,起碼也得花半個小時,不過我大略說說。中國為什麼最近崛起這麼快?第一個他有非常勤勞的人民,全世界最勤勞的人民幾乎都在中國,比如說東南亞的人好吃懶做一大堆,你比如說歐美的人也是一樣,就整天想著休息,那麼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團結、這麼勤勞?他勤勞的原因是在哪裡?

在古代古人治國,他是士農工商,做官他是奉獻他的心力,他管理大眾,他奉獻他的智慧,他把他擺到士農工商的第一位。再來就是農,農是最基礎的,現代人都把他認為是最低層的人,但是在古代不是,務農的人是高尚的,他僅次於做官。農工,工,高尚的,比商人都還高尚!

最卑微的就是商人,因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親自付出勞動,他只是物物交換空間,他就抽取了傭金。古代的人最敬重的是親自用他的勞力,流他的汗。自己要吃自己種,他要享受他得要先付出。

這個在井田制度的時候,每個家庭都規定給你有一塊地,你要富裕也好,要貧賤也好,自己努力,那這個每個人都要靠自己的,所以這長久定義下來,中國人每一個人都很勤勞,每一個人都很瞧不起那個不勤勞的人,每一個人都瞧不起好吃懶做的,他們並不會把那些賺很多錢的商人把他看得閃閃發亮,中國人不是這樣的。

今天為什麼中國崛起呀?第一個勤勞的民族特性,從哪兒來?從古聖先賢的文化裡面來。再來我們講中國人非常團結,怎麼樣團結呢?歷代不論經過多少戰爭,我們都有一個天下大一統的概念。

北伐,當時清朝崩解的時候,很多的軍閥割據,這麼多的軍閥打仗,不斷地打不斷地打,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想把中國統一,他們打並不是想把他打分裂,他們不是想打一打然後自己割一塊,自己成立一個國家,不是,他們每一個人在打,當然最後有人會勝出,但是在中間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想一統天下,原因就是在於,正個中國的文化裡面有大一統的概念,這個天下為公的概念,他並不是為自己,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裡面有一個特性,他強調的是團體,他不是強調個人。

西方的文化強調個人,然後他們的國家如果一崩解,就分解成很小塊,你看歐洲國家每一個國家都很小很小,都一小塊一小塊,因為他是強調個人,那麼整個中國人強調的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個是儒家文化裡面的精髓,所有的天下國家百姓、君臣都效忠一個國家,這就是大一統觀念式文化的根本。

還有中華文化裡面每一個百姓都把他的君當做他的父母,一談到他的君,西方文化一談到他的君他可以跟他丟皮鞋,他可以講話對他嘲諷,但中國人不是這樣的,說我的君再怎麼差,我們心裡知道,但是我們要團結一致對外,我們都要維護他的形象。

所以,中國國家這麼大,但是這君號令下來,他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比如說像現在的美國,因為政黨的分立,那麼這個君,他們美國總統講的話,這個黨可以不聽,那個黨可以不聽,講話嘲諷來嘲諷去的。

你看這個韓國要設薩德飛彈,那麼整個中國人團結起來,抵制他,不買他的產品,這是中國特有的特性,在別的國家並不容易看到,還可以舉很多例子,這個時間很長,今天中國的崛起就是因為儒家文化,先聖先賢的文化影響至今的結果。

張講師答:

您說信基督教的國家普遍發達,信佛教、儒家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這是您把歷史的洪流只截取這一兩百年來看,是這樣的;但是你把它放大到四五千年的話,則不是這樣的。

這儒家的文化一直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而且延綿好幾千年,各位千萬不要被這一兩百年給騙了。只是這個天運的運轉,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天運的運轉到這一兩百年,西方當運;西方信基督的人比較多,所以你感覺到跟基督教有關,其實跟宗教無關,這跟西方當運有關。

那麼過一會,二十一世紀已經轉、轉,漸漸又回到東方了,又會是儒教來主宰,儒教的觀念,治世的觀念會來主宰這個世界的主要文化。所以,你不要把經濟的發展,跟這些信仰扯上關係。世界上的門派這麼多,儒家特別是講到入世、講到治世,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要認真來論,要長治久安的就是儒家的文化。我想這個,我們拭目以待,每一個人都能看得到,中國的快速崛起將會是儒家再度當運。